衢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十三五”规划(报批稿)
第一章 总论
1.1 规划背景
饮水安全问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2013年,省政府提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五水共治”行动,把饮用水水源保护作为当前政府部门重点工作之一,出台了《关于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跟踪检查审议意见整改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函〔2015〕2号),省人大也印发了《饮用水水源保护跟踪检查审议意见的通知》(浙人大常委办〔2014〕47号),进一步推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衢州市地处钱塘江流域上游,多年平均降水量160.70亿m3;全市水资源总量101.32亿m3,境内优质水资源丰富。2015年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修编划定了衢州市11个饮用水水源地(茅岗水库列入水源地,但未供水)。随着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衢州市以“五水共治” 、“四边三化”等行动为抓手,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管理工作逐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高。但衢州市部分饮用水水源还存在着污染隐患,饮用水水源监管力量薄弱,水质预警及风险防范能力仍有待加强。此外,衢州市区、开化县、龙游县等地城市双水源体系仍未有效建立,衢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基于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和饮用水水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要求,在其水源地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明确衢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目标。通过深入宣传国家及地方饮用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范,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能力建设等各项保护工程,开展安全饮用水水源建设,大力改善衢州市饮用水水源水质,促进水源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保障衢州市饮用水安全。
1.2 规划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1.2.1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着力解决衢州市当前存在的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问题,确保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水源地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完善城镇双水源供水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加强环境执法和监测能力建设,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确保衢州市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2.2编制原则
实事求是,全面规划原则:在基础情况调查过程中,求真务实;在规划方案制定、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中,均应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突出重点、流域统筹的原则:规划重点突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同时应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等相协调,统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以防为主的思想,预防和治理相结合。把预防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污染的工程和针对饮用水水源的各种污染源治理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预防与治理双管齐下,预防有措施,治理有方案,消除隐患,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
创新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坚持规划的前瞻性、可操作性,以保证规划的全面落实。同时创新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机制,加强对水质的监管,明确责任、强化考核。
1.3 规划编制依据
1.3.1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
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12,修改)
5.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4)
6.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环办[2012]50号)
7. 《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2012年8月)
8. 《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08.9)
9. 《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1.12)
10.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政函〔2015〕71号)
1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11〕92号)
12.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跟踪检查审议意见整改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函〔2015〕2号)
13. 《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4)
14.《衢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
1.3.2标准及技术规范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4.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 《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9379-2003)
8.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2012)
9.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10.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 433-2008)
11.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
12.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 81-2001)
13.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73-2015)
1.3.3地方相关技术文件
1. 衢州市水功能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015)
2. 衢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2015)
3. 衢州市各县市环境功能区划(2015)
4. 衢州市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专项排查行动工作方案(2012)
5. 衢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
6. 衢州市其他相关规划资料
1.4 规划范围及期限
1.4.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列入《浙江省水功能水环境功能区划(2015年)》的全市市级、县级和重点乡镇现用、备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衢州市目前纳入全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的11个水源中已建立的10个水源地全部纳入规划范围,涉及取水量28242万吨/年,服务人口146.2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5%。具体见表1-1和图1-1。
1.4.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6~2020年
基准年:2015年
表1-1 衢州市城镇饮用水源基本情况
序号 | 城市名称 | 水源地名称 | 水源地类型 | 水源地级别 | 对应水厂名称 | 服务人口 (万人) | 设计取水量 (万吨/年) | 实际取水量 (万吨/年) | 已服务年限(年) |
1 | 衢州市 | 黄坛口水库 | 湖库型 | 市级 | 衢州市自来水公司 | 48 | 6935 | 5595 | 28 |
2 | 开化县 | 龙潭大坝 | 河流型 | 县级 | 开化县自来水厂 | 8.5 | 1825 | 1100 | 25 |
3 | 常山县 | 常山港备用水源 | 河流型 | 县级 | 后坊水厂 | 0 | 1000 | 0 | 19 |
4 | 常山县 | 芙蓉水库 | 湖库型 | 县级 | 箬岭水厂 | 12.3 | 1800 | 1935 | 5 |
5 | 常山县 | 千家排水库 | 湖库型 | 镇级 | 千家排水厂 | 5.3 | 360 | 200 | 13 |
6 | 江山市 | 碗窑水库 | 湖库型 | 县级 | 第二水厂 | 30 | 3650 | 1168 | 19 |
7 | 江山市 | 峡口水库 | 湖库型 | 县级 | 峡口水厂 | 25 | 9125 | 730 | 45 |
8 | 江山市 | 江山港备用水源保护区 | 河流型 | 县级 | 老第二水厂 | 0 | 547.5 | 0 | 22 |
9 | 龙游县 | 社阳-洪畈水库 | 湖库型 | 县级 | 龙游自来水厂 湖镇自来水厂 | 16 | 2000 | 1308 | 19 |
10 | 龙游县 | 沐尘水库 | 湖库型 | 镇级 | 溪口自来水厂 | 1.16 | 1000 | 200 | 10 |
合计 | 146.26 | 28242.5 | 12236 |
1.5 规划目标和技术路线
1.5.1规划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县级以上城市双水源供水体系,饮用水水源水质持续稳定趋好;饮用水水源应急预警和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饮用水源安全状况信息全面公开,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本规划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表1-1 规划指标体系
序号 | 指标 | 现状(2015年) | 规划目标(至2020年) |
1 | 水质达标率 | 100% | 100% |
2 | 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公开 | 无 | 县级以上城市饮水安全状况信息公开 |
3 | 水源地自动监测站数量 | 5 | 8 |
4 | 水质生物毒性预警监测系统 | 无 | 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建成 |
1.5.2规划技术路线
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情况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各县市供水现状及规划的调查、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现状、水质现状、监管现状的分析,剖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以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为基础,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红线落地;以水质达标为目的,针对不同的水源地,制定操作性强、便于实施的规划工程,包括污染控制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管理能力建设工程等;以供水安全为目标,针对不同区域,建立应急、备用供水体系,保障区域饮用水水源安全。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
图1-2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规划区域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地理坐标东经118°01′到119°20′,北纬28°14′到29°30′。南接福建,西连江西,北邻安徽,省内与杭州、金华、丽水三市相衔。衢州市是浙西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下辖江山市、龙游县、常山县、开化县、柯城区和衢江区。土地总面积为8836.52平方公里。
2.1.2气候特征
衢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光热充足,降雨充沛。年平均气温17.2℃,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10.4℃,最高月(七月)平均气温28.9℃,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5.2℃。年均降水量1620.7 mm,最大月(五月)平均降水量228.8 mm,最小月(十二月)平均降水量29.5 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占29.65 %,次主导风向为东风,占12.02 %。年平均风速2.34 m/s,年静风频率为8.98 %,冬季最大。年平均相对湿度79 %,最大月(三、六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2 %,最小月(八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6 %。多年平均蒸发量1405.1 mm,其中最大月(七月)为222.7 mm,最小月(一月)为45.8 mm。年均日照时数1713.2 h,其中最长月(七月)为239 h,最短月(二月)为68.9 h。
2.1.3地形地貌
衢州市区地质构造复杂,地体主要受华夏式构造控制,境内地处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两侧。整个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海拔高度一般在500米左右,山峰高1000米左右,相对高100~400米,山脉走向以东北和西南为主,形成南高北矮中部低,并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马鞍形地形。南部山地属仙霞岭,是浙南山地的组成部分,山势高峻,山峰林立,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0多座,最高山峰位于黄坛口乡的水门尖,海拔1452.6米。上山(罗樟)溪、下山溪、乌溪江、江山港均发源于此群山中。北部山地属千里岗山脉,为浙西山地的组成部分,山体较南部低,多为丘陵。衢江的一级支流铜山溪、大头源、芝溪等均发源于此山。中部为地势起伏不大的低丘岗地和河谷平原,从盆地中部河谷平原向南北两侧各自推移呈阶梯式升高,依次是:河谷平原、缓坡低岗、低丘、高丘、低山、中山。
衢州市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南侧,华夏古陆北缘,即跨越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中部为钱塘江凹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中部为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向东逐渐展宽。境内平原占15% ,丘陵占36%,山地占49%。北部为千里岗山脉,西部为怀玉山脉,南部为市内最大山脉仙霞岭山脉,全市最高点为江山市的大龙岗,海拔1500米。
2.1.4河流水系
本市河流绝大部分属钱塘江水系,西部与赣、闽交界附近,有一部分溪流分别流入长江鄱阳湖水系的乐安江和信江。属钱塘江水系的流域面积8332.6平方公里,属长江鄱阳湖水系的流域面积515.8平方公里。
钱塘江水系的常山港(上游称马金溪)与江山港在衢州市区西南双港口汇合后称衢江。衢江由西向东横贯衢州市的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流入兰溪市境内,在兰溪市溪西乡横山下金华江汇入后称兰江。衢江全流域面积11477.2平方公里,干流全长82.0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47‰;衢州市出境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106777平方公里,干流长59.2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50‰,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衢江一级支流有常山港、江山港、石梁溪、乌溪江、庙源溪、邵源溪、铜山源、芝溪、上山溪、下山溪、塔石溪、模环溪、灵山港、社阳港共14条。
长江鄱阳湖水系的有苏庄溪、下庄溪、球川溪、大桥溪、新塘边溪、廿八都溪。
2.1.5土壤植被
全市土壤分为11个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紫色土、粗骨土、黑色石灰土、水稻土、基中性岩土、石质土、新积土、山地草甸上、潮土等。水稻土分布于河谷河岸和盆地平原,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6.8%;粗骨土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分布。
植被与土壤的分布密切相关,衢州市植被有天然和人工两大类,境内天然林占52.3%,人工林占47.7%。由于开发历史久远,天然原生植被在海拔1300米以下残留甚少,绝大多数已反复改造利用,多为次生状态。植被分为四个型组,即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
2.1.7矿产资源
衢州市区境内,现已发现矿产有34个矿种,矿产地19处(不包括建筑黄砂),主要分布在衢江区。铁矿、萤石等分布于南部花岗岩发育地区,非金属矿石煤、石灰石、大理石等分布于北部。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是:能源矿产贫乏;金属矿产除铁矿床伴生铜、铅、锌外,其余大多为矿点,不具备开采条件;非金属矿产虽然不多,但有特色,水泥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砖瓦粘土、黄砂等较丰富,为境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矿种,其分布集中,有利于矿业规模化经营和产品系列化开发。到目前为止,开采地矿种类11种,矿山企业123家。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行政区划与人口
衢州市是浙西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衢州市下辖江山市、龙游县、常山县、开化县、柯城区(县级)和衢江区(县级)。全市现有全市现有17个街道、44个镇、39个乡、1483个村民委员会。土地总面积为8836.5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1325.48平方公里,丘陵3181.15平方公里,山地4329.89平方公里。衢州市总人口256.38万人,其中男性131.19万人,女性125.1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0人。常住人口213人,城市化水平为50.2%。
2.2.2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积极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力干好“四件大事”,大力实施“稳增长、保生态、惠民生、促改革”各项措施,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1146.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42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537.34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524.4亿元,增长10.6%。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2.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7.6%,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3%,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3.9%。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7.4:46.9:45.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44767元,折合7188美元,比上年增长6.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53848元,折合8646美元,比上年增长6.4%。
2.2.3各地城市总体规划
(1)衢州中心城区
根据《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6-2020)》,市区发展目标是将衢州建设成为浙、赣、闽、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至2020年市区人口为1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万人。
在空间发展战略:中心集聚,梯度开发;发展中部,保护南北。市区城镇空间结构具体概括以“Y”形主轴,“一心一环,七重四点”。
“Y”形发展主轴:依托320国道、46省道的发展主轴线。
“一心”:指中心城区。包括老城片(老城区、南区、下张)、城东片(衢江新区、东港工业园区)、衢化片和西区。
“一环”:主要是围绕衢州中心城区的城郊城镇发展环
“七重四点”:七重即航埠镇、廿里镇两个省级中心镇,杜泽镇(含峡川)、上方镇、大洲镇、高家镇与石梁镇五个重点镇,作为市区除中心城区之外的重点发展城镇;四点为四个一般城镇:全旺镇、莲花镇、湖南镇、华墅镇。
(2)龙游县
《龙游县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按照“资源共享、生态优先、城乡兼顾、择优集中”的原则,综合考虑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因素,构筑“一心两点两轴三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一心”即龙游县中心城市。
规划2020年龙游县域常住总人口规模为55万人;县域城镇化水平2020年为68%;县域城镇人口2020年为37.4万人,其中中心城市2020年城市人口为26.1万人。中心城市,包括龙州街道、东华街道、小南海镇和詹家镇(小南海和詹家远期取消镇建制)。
龙游县域规划(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为81.42 km2。其中中心城市建设用地28.68 km2,人均109.09 m2。
(3)常山县
《常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5)》对城市的定位为中国柚都石城、浙闽赣皖四省边界地区的旅游集散地,浙西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城市人口2020年16万人, 2025年20万人。
城市空间布局上以一城四区,有机生长;三轴放射,肌理延续;四水六山,七楔八片。采用单城多区的丛族式结构。
一城四区,有机生长:中心城核心功能区、外港职能拓展区、常山县工业园区和辉埠新区。各区因地制宜,整合自身优势相对独立发展,同时又保持紧密联系,体现了城市的生长规律。
三轴放射,肌理延续:以定阳路、天马路和文峰路组成的传统“A”字型轴线公建服务带为核心,向中心城区以外七大片区延伸,达到城市肌理延续和加强片区联系的空间效果。
四水六山,七楔八片:以常山港为主轴的“四水六山”――常山港、内河、南门溪、龙绕溪和西峰山、天马山、石崆山、塔山、虎山、展衣山将八大片区自然承接,整体连续,内外呼应,将周围的生态环境顺着流淌的清水渗入城市各个空间。另一方面,城市居住用地的空间形态,尽可能向临近山体作谨慎的延伸,形成与山景自然融合的楔形片区。自北向南分别为:湖东片、赵家坪片、五里亭片、中心城区片、狮子口片、火车站片、富足山片、城南和周塘片。
(4)江山市
《江山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城市发展定位为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2020年规划人口为8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4.8万,城市化水平67.1%,城镇人均建设用地101.7m2。
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为“一带两片”。一带即沿江山港依托省道46、48省道和江贺公路等三条交通联系通道,形成江山市最主要的城镇发展带;两片即以主要城镇为核心,整合发展空间和各区特定发展功能,形成北部功能片和南部功能片二个城乡发展次区域。
《江山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11~2020)》: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32.9 km2,人口31.6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3.7 m2,主要包括老城片、城北片、城南片、城西片、城东片、高新片、碗窑片。
(5)开化县
《开化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开化县总体发展定位为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浙皖赣三省边界商贸中心、旅游服务区。规划2020年人口为3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7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6%。
从空间布局上提出了“一核三片”的城乡空间布局: “一核”即开化县域城镇、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包括城华中心城区、池淮镇区和封家片区。“三片”即呈半环状分布于县域东部、西部和南部的生态保育区与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区,重点培育成县域山林经济区、旅游发展区与绿色副食品基地,形成县域城镇发展的生态屏障。
2.3流域概况
2.3.1流域重要水系概况
本市河流绝大部分属钱塘江水系,西部与赣、闽交界附近,有一部分溪流分别流入长江鄱阳湖水系的乐安江和信江。属钱塘江水系的流域面积8332.6km2,属长江鄱阳湖水系的流域面积515.8km2。
钱塘江水系的常山港(上游称马金溪)与江山港在衢州市区西南双港口汇合后称衢江。衢江由西向东横贯衢州市的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流入兰溪市境内,在兰溪市溪西乡横山下金华江汇入后称兰江。衢江全流域面积11477.2km2,干流全长82.0km,河道平均比降0.47‰;衢州市出境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106777km2,干流长59.2km,河道平均比降0.50‰。
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衢江一级支流有常山港、江山港、大头源、乌溪江、庙源溪、邵源溪、铜山源、芝溪、上山溪、下山溪、塔石溪、模环溪、灵山港和社阳港,共14条。
长江鄱阳湖水系有苏庄溪、下庄溪、球川溪、大桥溪、新塘边溪、廿八都溪。
2.3.2流域主要水库概况
衢州市对地表水的开发利用,主要以蓄、引水工程为主。目前已建成大型水库5座(湖南镇水库、碗窑水库、白水坑水库和铜山源水库、沐尘水库),中型水库9座(包括芙蓉水库、黄坛口水库等)、小(一)型水库73座、小(二)型水库381座,山塘1687座,引水工程现有灌溉千亩以上堰坝87处。2015年14座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为22.3298亿m3。
1、湖南镇水库
湖南镇水库位于衢江区湖南镇,截流于乌溪江干流中游。水库建成于1983年,水库坝址集雨面积215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6.3 m3/s,正常蓄水位228 m,正常库容15.84亿立方米,死水位190米,死库容4.48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1.34亿立方米,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结合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性的水利工程。电站总装机27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52730万千瓦时。
2、碗窑水库
碗窑水库位于江山港支流达河溪下游,是以灌溉为主、兼有城市供水、发电、防洪、水产养殖和观光旅游综合效益的大(二)型多年调节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12.5平方公里,并有跨流域引水工程控制的流域面积64平方公里,水库正常库容2.08亿立方米,特殊枯水年供水总量可达1.683亿立方米;是江山市目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跨流域引水工程,从长台溪的郭家堰引水,经长坑弄水库溢流堰往碗窑水库溢流;设计年均引水量5000万立方米。长坑弄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有引水、发电、养鱼功能的小㈠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1.63平方公里,正常库容462万立方米。
3、白水坑水库
位于峡口水库的上游,水库流域面积约330平方公里,正常库容2.15亿立方米,以防洪、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水产养殖和观光旅游等综合功能。
4、铜山源水库
铜山源水库位于衢江支流铜山源上,坝址在杜泽镇以上1公里。水库集雨面积180平方公里,总库容1.71亿立方米,正常库容1.21亿立方米。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和水产养殖。设计灌溉衢江区、龙游县和十里丰、团石两个农场农田25万亩,防洪受益4万亩,水电装机3750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100万千瓦时。
5、沐尘水库
沐尘水库位于龙游县沐尘乡兰下滩村,在衢江支流灵山港上,属钱塘江水系,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及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水库总库容12571万立方米,正常蓄水库容7576万立方米,防洪库容5036万立方米,调节库容7257万立方米,坝址以上集水面积39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3500万立方米,坝型为砼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56.9m,电站装机容量2×6300千瓦。工程建成后,为下游的有关乡镇提供清洁的生产生活及农田灌溉需水,年供水量11342万m3。
6、黄坛口水库
黄坛口水库位于湖南镇水库下游,水库建于1958年,主坝高44 m,副坝高35 m,正常库容0.79亿m3,死水位114 m,死库容0.73亿m3, 调节库容0.06亿m3,坝址集水面积2388 km2, 多年平均流量84.9 m3/s,是一座以发电、供水为主的综合性的水利工程。电站装机8.2万kw,设计年发电量17470万kw·h。
7、芙蓉水库
芙蓉水库位于常山县芳村境内。工程以防洪、发电、灌溉为主,结合城市供水及农民下山脱贫等综合利用。水库大坝净高66米,总库容9580万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3731万度,年供水能力可达2800万吨。
8、峡口水库
峡口水库位于江山港干流上游末端,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水产养殖和观光旅游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正常库容4680万立方米,特殊枯水年供水总量可达6393万立方米。
2.4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2.4.1水资源总量
根据1956~2000年45年水文资料和土地面积8835.7平方公里分析计算,衢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60.70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101.32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01.3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6.95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间重复计算量26.95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114.7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150立方米都比全省2073立方米,全国2300立方米高,相对来说比较充沛。
不同保证率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128.68亿立方米 (P=20%)、97.27亿立方米(P=50%)、77.01亿立方米(P=75%)、52.69亿立方米(P=95%)。全市各流域、行政分区不同保证率水资源总量见表2-1、2-2。
表2-1 衢州市流域分区不同保证率水资源总量
四级区 | 均值 (亿m3) | 不同频率水资源总量(亿m3) | |||
20% | 50% | 75% | 95% | ||
信江 | 3.22 | 4.11 | 3.09 | 2.40 | 1.61 |
饶河 | 3.30 | 4.18 | 3.17 | 2.49 | 1.69 |
新安江 | 0.18 | 0.23 | 0.18 | 0.14 | 0.10 |
衢江上游 | 60.84 | 76.05 | 59.01 | 46.85 | 32.85 |
衢江下游 | 33.79 | 42.24 | 32.78 | 26.36 | 18.58 |
全市合计 | 101.32 | 128.68 | 97.27 | 77.01 | 52.69 |
表2-2 衢州市行政分区不同保证率水资源总量
行政分区 | 均值 (亿m3) | 不同频率水资源总量(亿m3) | |||
20% | 50% | 75% | 95% | ||
市区 | 26.51 | 33.13 | 25.71 | 20.41 | 14.31 |
开化县 | 27.61 | 34.24 | 26.78 | 21.54 | 15.46 |
常山县 | 12.85 | 16.07 | 12.47 | 9.90 | 6.94 |
江山市 | 23.19 | 28.99 | 22.50 | 17.86 | 12.52 |
龙游县 | 11.16 | 13.95 | 10.82 | 8.70 | 6.14 |
全市合计 | 101.32 | 128.68 | 97.27 | 77.01 | 52.69 |
衢州市水资源主要特征:
1、从年内分配上看呈单峰型,多年平均5~9月份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55~60%,而多年平均10月至翌年4月份径流只占全年径流量的40~45%。
2、从区域分布分析,水资源在区域上分布不均匀。开化县水资源量是27.61亿立方米,常山县水资源量是12.85亿立方米,江山市水资源量是23.19亿立方米,市区水资源量是26.51亿立方米,龙游县水资源量是11.16亿立方米。
3、衢州市降雨量集中,主要河流年际年内径流丰枯变化大,由于工程开发不够齐全,控制能力较差,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不多,大部分水资源以洪水形式出境。
2015年全市总水资源量为163.734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6.1%,比多年平均值增加61.6%,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7676立方米。
2.4.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蓄引水工程
2015年全市14座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为22.3298亿立方米。其中5座大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611立方米,比上年末14.1174亿立方米增加了5.6437亿立方米,增加了40.0%;9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2.5687亿立方米,比上年末2.2032亿立方米增加0.3655亿立方米,增加16.7%。
2、城乡供水用水
2015年全市总供水量13.455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3616亿立方米,占99.3%,地下水源供水0.0936亿立方米,占0.7%。全市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5.99%。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6.956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51.7%;引水工程供水量5.314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9.5%;提水工程供水量1.1437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8.5%;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量0.05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0.4%。
按四级流域分区计,衢江上游区总供水量6.2385亿立方米,衢江下游区供水量6.7965亿立方米,新安江区供水量0.0058亿立方米。饶河区供水量0.0604亿立方米。信江区供水量0.3498亿立方米。
按行政分区计,市区(包含柯城、衢江两区)供水量最大,为5.202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8.7%;江山市次之,为2.891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21.5%;龙游县2.3407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7.4%;常山县1.5377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1.4%;开化县最少,为1.48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1.0%。
2015年全市总用水量13.4552亿立方米,比上年13.9119亿立方米减少0.4567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6.593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9.0%;林牧渔畜用水0.922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9%;工业用水3.969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9.5%; 居民生活用水0.8757,占总用水量的6.5%;城镇公共用水0.800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9%;生态环境用水0.294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2%。
第三章 衢州市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3.1衢州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3.1.1水源地概况
衢州市水业集团具体负责市区城市供水。现供水能力为19万吨/日,实际供水量为13万吨/日,现状及规划供水范围为衢州市区及周边城镇,现状服务人口约48万。另外巨化公司也设有一自来水厂,主要供应巨化区块的生活用水。
衢江支流乌溪江上游的黄坛口水库是目前衢州市区及巨化公司的主要水源地,水厂取水口位于离黄坛口大坝1.4公里的九龙岰内。水源地涉及湖南镇水库和黄坛口水库两座大型水库。湖南镇水库位于上游,下游建有黄坛口水库,该水库是湖南镇水库的反调节水库,与湖南镇水库联合运行,是一座具有发电、供水、灌溉、防洪等综合利用功能的中型水库。两座水库总库容22.27亿m3,总兴利库容11.805亿m3,多年平均流量87.2 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7.5亿m3。上游遂昌县的住溪、周公源、洋溪源、金竹溪等河流均注入湖南镇水库,衢江区境内,乌溪江西岸有航埠溪、东岸有举埠溪也都注入湖南镇水库;水库以下向北经项家注入黄坛口水库,出水库后东岸有黄坛源水汇入,流经石室、花园、下张,在鸡鸣村附近汇入衢江,乌溪江全流域多年平均流量为91.8 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9.0亿m3。
除供应市区用水外,乌溪江流域的“乌引工程”是衢州市的大型引水工程,包括乌溪江引水东、西干渠和石室堰干渠,设计灌溉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金华市的金东区、婺城区、兰溪市71.86万亩农田(其中衢州市41.8万亩、金华市30.06万亩)。
3.1.2保护区范围
乌溪江库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其范围分为水域和陆域范围。保护区范围具体如下:
一级保护区:黄坛口水库大坝至山公圩,全长4600米。一级保护区的水域面积共1.95平方公里。陆域范围为黄坛口水库大坝至山公圩段的集水面积范围,面积5.32平方公里。
二级保护区:黄坛口水库山公圩至滩头,全长7500米;坑口溪凉帽铺村至坑口溪与乌溪江汇合口,全长3000米。二级保护区的水域面积共5.04平方公里。陆域范围为水域二级保护区的集水面积中扣除划属陆域一级保护区的其余集水面积范围,面积为13.95平方公里。
准保护区:黄坛口水库滩头至乌溪江遂昌与衢江区交界处,全长27.35公里,水域面积21.05平方公里。陆域范围为水域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集水面积中扣除划属陆域二级保护区的其余集水面积范围,总面积为208.65平方公里。
3.1.3保护区社会经济及资源概况
(1)社会经济概况
乌溪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主要涉及乌溪江库区的岭洋乡、举村乡、黄坛口乡、湖南镇三乡一镇。
黄坛口乡位于衢江区南部,全乡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883人,库区主要涉及紫薇村、坑口村、黄坛口村、下呈村等。以毛竹、板栗、食用菌、樱叶为四大支柱的农业特色产业为主。湖南镇为山区库区乡镇,位于保护区中游,镇域面积137.08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10954人,下辖破石村、埂头村等9个行政村。主要经济作物有板栗、茶叶、生姜、杨梅等。毛竹、柑桔、生猪、茶叶、食用菌、高山蔬菜、竹产品加工为农业七大支柱产业。举村乡位于衢江区南边境、保护区上游,全乡总面积79.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86人,下辖举村村、茶山村等7个行政村。油茶、毛竹、板栗、黑木耳、茶叶、杨梅等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举村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全区毛竹主产地之一。岭洋乡位于乌溪江库区内,全乡总面积155.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57人,下辖岗头村、大日坂村等11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业、林业为主。
(2)生态环境现状
根据《衢州市衢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在4个乡镇内土地利用见表3-1。
表3-1饮用水保护区4个乡镇土地利用现状
单位:公顷
乡镇名 | 基本农田保护区 | 林业用地区 | 一般农地区 | 城镇建设用地区 | 村镇建设用地区 | 风景旅游用地区 | 总面积 |
湖南镇 | 876.65 | 10521.9 | 1493 | 30.52 | 202.25 | 52.61 | 13177 |
黄坛口乡 | 475.22 | 8090.05 | 913.34 | 0 | 113.03 | 4576 | 14167.64 |
举村乡 | 370.79 | 6972.87 | 155.6 | 0 | 34.54 | 0 | 7533.8 |
岭洋乡 | 560.35 | 12453.1 | 432.44 | 0 | 80.33 | 0 | 13526.2 |
根据规划,林地、农田的增加是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保护区内的居民在没有其他更好的经济收入途径的条件下,其生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和林地资源,使得土地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从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来看,保护区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开发强度仍会不断增加。
3.2开化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概况
3.2.1水源地概况
开化城区供水工程为开化县自来水厂,设计供水规模5万吨/日,现有供水能力3.0万吨/日。
开化县自来水厂水源地为马金溪,马金溪常年径流量为9.717立方米/秒,入保护区水体水质为II级标准。自来水厂取水口位于马金溪龙潭大坝处。该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始建于1988年,保护区起始于密赛水文站,止于龙潭大坝取水点下游100m处,总长3.96km。
3.2.2保护区范围
马金溪龙潭大坝饮用水源保护区设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范围如下:
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龙潭大坝取水口下游100m至江头山人口渡,河道长度为1.76km;陆域保护区范围为河道两侧第一山脊线集雨区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为0.19km2,陆域面积为1.59km2。
二级保护区:江头山人口渡至密赛水文站,河道长度为2.2km;陆域保护区范围为河道两侧第一山脊线集雨区范围。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为0.22km2,陆域面积为5.16km2。
3.2.3社会经济及资源概况
开化县城市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陆域分别以江头山和钟山的分水岭为界,两山之间无农田、旱地等开发利用类土地。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上游段内,有城关镇密赛村和桃溪村杉峪自然村,其中位于保护区内的土地密赛村共有水田683亩,旱地388亩,横坑自然村共有水田495亩,旱地70亩。该区域内由于邻近开化县经济文化中心——县城,常住人口从事二、三产业较多,土地一般年仅耕种一次,种植单季杂交稻,土地利用强度不大,翻耕次数也不多,因此区域内土地因水土流失、施肥等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相对较少。
保护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见表3-2。
表3-2马金溪龙潭大坝饮用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
单位:公顷
建设用地 | 耕地 | 林地 | 交通 | 其他 | 小计 | |
一级保护区 | 20 | 0 | 320 | 0 | 23 | 363 |
二级保护区 | 180 | 450 | 900 | 10 | 312 | 1852 |
合计 | 200 | 450 | 1220 | 10 | 335 | 2215 |
3.3常山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概况
目前常山县有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分别是芙蓉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常山港枧头备用水源、千家排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3.3.1芙蓉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1)水源地概况
常山县城区供水工程为箬岭水厂,箬岭水厂位于紫港街道箬岭,占地约77亩,从2009年开始建设,2010年12月建成投产,设计规模10万m3/d(现状一期5万m3/d),供水范围为常山县城区、各工业园区及附近乡镇,总供水人口12.3万人。
芙蓉水库是箬岭水厂水源地,位于迴龙桥峡谷,芙蓉溪和东源溪注入芙蓉水库,是一座以防洪、发电为主,结合灌溉、供水,属综合利用中型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26km2,主流河长18.9km,河道比降41.3‰,水库总库容9580万m3,防洪库容1362万m3,属多年调节水库,目前水质为II类水。
(2)保护区范围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芙蓉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如下:
一级保护区:芙蓉水库大坝至芙蓉水库库区(纪念塔),长1.46km,陆域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 m的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为0.26 km2,陆域面积为1.35 km2。
二级保护区:芙蓉水库库区(纪念塔)至芙蓉水库库尾,长4.02km。陆域为芙蓉水库库区集雨区范围。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为2.62 km2,陆域面积为26.78 km2。
准保护区:源头(东坞)至芙蓉水库库尾,全长8.98km,陆域面积为104 km2。
(3)社会经济与资源概况
芙蓉水库位于常山县的芳村镇,该镇总面积154.76平方公里,封山育林面积达25164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0%,同时,水利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人居环境极佳。芳村名优特产众多。山茶油、常山胡柚、柑桔、茶叶等传统特产,以及美国提子、特种蔬菜等新兴农业发展较快。此外芳村镇矿产资源丰富,叶腊石、莹石、石煤储量居全县之首,极具开采价值。
3.3.2常山港饮用水源保护区
(1)水源地概况
常山城区后坊水厂供水能力为3万m3/d,占地30亩,笤岭水厂建成后,后坊水厂暂时停用,目前为常山县城区的备用水厂,水源地为常山港。
常山港是钱塘江南源,主流马金溪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青芝埭尖北坡,流至开化县华埠镇与池淮溪汇合后称为常山港,由南转东,在柯城区双港口与江山港汇合后流入衢江。境内总长46.6公里,主要支流有芳村溪、龙绕溪、虹桥溪和南门溪等。常山港是常山县目前主要的供水水源,水厂位于常山县天马镇,取水口位于县城上游的天马镇枧头村。
(2)保护区范围
常山港饮用水源保护区始于湖东上埠,止于紫港,控制河长仅为3.45 km。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常山港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如下:
一级保护区:紫港大桥至枧头渡口,长1.3km,面积为0.26 km2。陆域为一级保护区内常山港两岸延伸50m,面积为0.12 km2。
二级保护区:湖东上埠至枧头渡口,长2.25km,面积为0.36 km2。陆域为水域两侧以山脊线、G205、G60、文教西路支路为界,面积为6.32 km2。
(3)社会经济与资源概况
整个水源保护区城镇人口约1000人,农村人口约6137人。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城镇和农业用地为主。一二级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具体见表3-3。
表3-3常山港备用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
单位:公顷
城镇建设用地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交通 | 其他 | 合计 | |
一级保护区 | 0 | 0 | 0 | 2.4 | 3.32 | 6.28 | 12 |
二级保护区 | 217.5 | 75 | 302.5 | 0.5 | 11 | 25.5 | 632 |
合计 | 217.5 | 75 | 302.5 | 2.9 | 14.32 | 31.78 | 644 |
3.3.3千家排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1)水源地概况
常山县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原常山县自来水有限公司)千家排水厂建于2002年,2003年正式运行,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为1万m3,现日供水量已达0.65--0.8万吨,为球川镇、白石镇、第三监狱等4.2万人囗提供了饮用水源。
千家排水厂的水源地是常山县千家排水库,位于信江流域上饶江支流球川溪,水库控制集水面积27 km2,总库容0.2079亿m3,正常库容0.1604亿m3,兴利库容0.1593亿m3,电站装机8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60万kw·h,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2)保护区范围
根据《饮用水源划分技术规范》要求以及水质保护要求,千家排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分如下:
一级保护区:千家排水库大坝至千家排水库库尾,长2.13km,陆域范围为第一山脊线集雨区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为0.59km2,陆域面积为5.95 km2。
二级保护区:千家排水库库尾至千家排水库上游三公里,主流长度3km,陆域范围为库尾至上游3km集雨区范围。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为0.17 km2,陆域面积为8.61 km2。
准保护区:千家排水库上游三公里至源头(乌麦田),长3.96km,面积为6.39 km2。
(3)社会经济与资源概况
千家排水库位于球川镇。球川镇辖一个社区45个村居委会,总面积78.4平方公里,人口近4万。区生态环境优越,有生态保护区一个。拥有胡柚、花卉苗木、杨梅、优质米、蔬菜花生等五大农业生产基地;并且以木制品、轴承、服装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企业也迅速发展。千家排水库集雨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农业用地为主。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具体见表3-4。
表3-4常山县千家排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
单位:公顷
保护区 | 城镇建设用地 | 耕地 | 林地 | 交通 | 其他 | 合计 |
一级 | 0 | 0 | 593 | 1.065 | 0.935 | 595 |
二级 | 0 | 0 | 859 | 1.5 | 0.5 | 861 |
准保护区 | 9.976 | 10.5 | 608 | 8.864 | 1.66 | 639 |
合计 | 9.976 | 10.5 | 2060 | 11.429 | 3.095 | 2095 |
3.4江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概况
自碗窑水库向市第二水厂供水的“引水工程”和市第二水厂向贺村等上游乡镇供水的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现已完成,江山市现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仅有峡口水库、碗窑水库、江山港3个。
3.4.1碗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1)水源地概况
江山市城市供水工程为市第二水厂。江山市第二水厂设计供水规模10万吨/日,现供水量为3万吨/日,供水范围为江山市市区、贺村、新塘边、坛石、上余、四都、清湖、大陈等乡镇(街道)市区、双塔街道、虎山街道、上余镇、四都镇、清湖镇、贺村镇、新塘边镇、坛石镇和大桥镇;现状服务人口约30万。2006年其取水地由原来的江山港改为碗窑水库。
碗窑水库位于江山港支流达河溪下游,是以灌溉为主、兼有城市供水、发电、防洪、水产养殖和观光旅游综合效益的大㈡型多年调节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12.5平方公里,并有跨流域引水工程控制的流域面积64平方公里,水库正常库容2.08亿立方米;是江山市目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跨流域引水工程,从长台溪(江山港另一主要支流)郭家堰(长台镇境内)引水,经长坑弄水库溢流堰往碗窑水库溢流;设计年均引水量5000万立方米。长坑弄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有引水、发电、养鱼效益的小㈠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1.63平方公里,正常库容462万立方米。
(2)保护区范围
根据《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以及碗窑水库水质保护实际需求,碗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如下:
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碗窑口水库正常水位水域范围,纵向长度为7.7公里。陆域范围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 米范围内的陆域。水域面积为7.43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为31.37平方公里。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碗窑水库库尾至塘源溪菇田村,河长为4公里,同时包括长垄坑水库,陆域范围为张村至百石公路以北集雨区范围及塘源溪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水域面积为0.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为5.04平方公里。
准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塘源溪入库处至源头,河长16.1公里;陆域范围为塘源溪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及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库区集雨范围,总面积55.5平方公里。
(3)社会经济与资源概况
碗窑水库整个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涉及江山市的张村、碗窑、塘源口、长台和上余等5个乡镇,人口约为7650人。由于区内多为山地,保护区内有耕地22314亩(其中水田19534亩)、林地338916亩(其中公益林94835亩、经济林44283亩),平均森林覆盖率约87%。区内经济以农业生产且主要为林业和种植业为主。
3.4.2峡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1)水源地概况
峡口水厂现供水规模1.5万吨/日,峡口水厂主要供水对象为峡口镇、凤林镇、新塘边、贺村、大桥、清湖、长台、石门等乡镇。位于峡口水库大坝下游,地理条件优越,可采用全程重力流供水,水厂运行费用低。计划将规划水厂扩大供水规模至3.0万吨/日,以保证扩大供水范围的需要。
峡口水库位于江山港干流上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水产养殖和观光旅游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在峡口水库的上游,建有江山市最大的水库——白水坑水库,正常库容2.15亿立方米。整个保护区范围涉及江山市峡口镇的9个行政村,区内经济以农业生产且主要为林业和种植业为主,目前功能区水质优良。
(2)保护区范围
峡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如下:
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峡口水库大坝至水库库尾,纵向长度为8.4公里;陆域保护区范围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 米范围内的陆域。一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为1.91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为7.28平方公里。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水库库尾至双溪口,河道及库区纵深长度为19.1公里;陆域保护区范围为河道两侧第一山脊线集雨区范围。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为6.7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为122.33平方公里。
准保护区:双溪口至源头(龙井坑),河道长度13.5公里;陆域保护区范围为河道两侧第一山脊线集雨区范围,总面积为162平方公里。
(3)社会经济与资源概况
峡口水库的整个保护区范围涉及江山市峡口镇的9个行政村,现有耕地1635亩(其中水田1432亩)、林地89638亩(其中公益林41606亩);上游白水坑水库集雨区涉及到张村乡的双溪口村(原双溪口乡)。通过近几年的下山搬迁,双溪口仅有635人。因多为山地,区内经济以农业生产且主要为林业和种植业为主。
3.4.3江山港饮用水源保护区
(1)水源地概况
为加强环境事故防范能力,当发生饮用水水源污染等突发事件时,保障居民生活的饮用水安全,设立城市应急备用饮水水源和储备水源。为节约投资,在碗窑水库至市第二水厂取水管道投入使用后,保留原市第二水厂江山港桑淤取水口为市区应急备用饮水水源,不需新增投资,在碗窑水库突发污染水质事件时,关停碗窑取水,直接从江山港桑淤取水口取水。远期峡口水厂管网与市第二水厂管网对接后,峡口水厂也可作为市第二水厂的备用应急水源,江山港备用水源取消。
(2)保护区范围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江山港备用水源具体保护范围为:
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取水口下游100米至童家山,河长1.1公里;陆域范围: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相应的水域长度,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 米。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面积为0.13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为0.06平方公里。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上游为童家山至清湖一村桥,河长2.2公里,下游为一级保护区下边界200米。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水域河长沿岸长度,纵深范围500-800米左右。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0.3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为3.7平方公里。
(3)保护区社会经济概况
江山港备用水源保护区涉及到清湖镇和碗窑乡。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田及城镇建设用地。区域内现有耕地800亩。
3.5龙游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概况
龙游县主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共有2个,包括灵山港龙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社阳溪社阳水库龙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3.5.1社阳-洪畈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1)水源地概况
龙游城市供水工程为龙游县第二水厂。龙游第二水厂设计供水规模7万吨/日,近期供水能力5.5万吨/日,现状月供水量约160万吨,现状供水范围为县城区范围及周边小南海镇、詹家居住区、城南工业园区,现状服务人口约16万。
湖镇镇水厂建于1987年,原取水于白鸽湖,现取水社阳水库的库水,现有供水规模0.6万m3/d,现状月供水量18万m3,供水范围为湖镇镇区,规划向周边村延伸;现状服务人口约1.2万,规划服务人口约3.6万。
龙游县第二水厂水源地为社阳—洪畈水库。目前水厂取水主要从洪畈水库取水,社阳水库发电尾水通过引水渠进入洪畈水库。社阳水库位于社阳港下游神仙岩,截流于衢江支流社阳港中部。水库建于1960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84.4km2,主总库容1337万m3,承担向洪畈水库供水,年供水量400万m3。水库平均入库水量为8943.77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水产养殖、供水等综合性的水利工程。洪畈水库为社阳水库的调节水库,水库建于1958年,总库容909.4万m3,集水面积1.7 km2。水库初期主司农田灌溉,后作为社阳水库的配套工程纳入社阳水库统一管理,并与社阳水库连通、兼有城市供水、引水、发电等。
(2)保护区范围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要求,将保护区划分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与准保护区,保护区内目标水质全部设定为Ⅱ类水。具体范围如下:
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分为三段,第一段水域为洪畈水库大坝至洪畈水库库尾,长度为2.2km,陆域为水库沿岸集雨范围,面积1.97 km2;第二段水域为洪畈水库库尾至社阳水库大坝中间的引水渠,长度1.93km,陆域为引水渠两侧50米,面积0.22 km2;第三段水域为社阳水库大坝至洪村畈,长度2.32 km2,陆域为水库沿岸集雨范围,面积7.49km2。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洪村畈至双溪口,河道长度8.15km,水域面积0.15km2;陆域范围为水库沿岸集雨范围,面积13.9km2。
准保护区:双溪口至源头(新铺),陆域范围为水库沿岸集雨范围,河道长度16.12km,面积59.7km2。
(3)社会经济及资源概况
整个水源保护区涉及社阳乡范围的8个行政村,区域内人口合计4301户11920人。保护区内有耕地7853.82亩(其中水田7229亩)、林地125575亩(其中公益林60326亩、经济林4927亩);区内经济结构以农业经济为主,主要产业为茶业、中草药种植业、黄花梨为主;工业经济比较弱,主要以竹木加工为主。
3.5.2沐尘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1)水源地概况
溪口镇自来水厂规划供水规模为3万吨/日,现供水规模16万吨/月,服务范围扩大到溪口镇、沐尘乡,服务人口约1.16万。溪口镇自来水厂原来灵山港的二级提水,现转为沐尘水库。沐尘水库位于龙游县沐尘乡兰下滩村,在衢江支流灵山港上,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及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水库总库容12571万m3,正常蓄水库容7576万m3,坝址以上集水面积397km2,多年平均径流量43500万m3。
(2)保护区范围
灵山港龙游饮用水源保护区起始断面为遂昌龙游交界处,终止断面为沐尘水库大坝坝址,总长度达10.4km,按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保护主体为沐尘水库,目标水质为Ⅱ类水。
沐尘水库于2009年4月底正式蓄水运营,目前水库及配套发电等项目也已完成,是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结合发电和水资源保护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达12571万m3,属于大(2)型水库。水库建成后主要为下游有关乡镇提供清洁的生产生活及农田灌溉用水,规划将作为龙游县城的备用水源。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要求,保护区范围如下:
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沐尘水库大坝坝址至六宝殿,长度为1.95km,水域面积0.83km2;陆域保护区范围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 米范围内的陆域,陆域面积1.6km2,一级保护区总面积:2.43km2。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六宝殿至222省道弯头大桥,长度4.16km,水域面积1.98 km2;陆域保护区范围为水域二级保护区集雨区范围,陆域面积15.22km2。
准保护区:水域范围为222省道弯头大桥至遂昌龙游交界处,河道总长度4.29km,面积30 km2;陆域范围为河道两侧第一山脊线集雨区范围。
(3)社会经济及资源概况
整个水源保护区涉及沐尘乡坑口村、马戌口村,区内人口约为3400人。保护区内有耕地893亩,林地21213亩;区内经济结构以农业经济为主,笋竹资源丰富,全乡毛竹立竹量在1500万株以上,可年产各类竹笋1.6万吨,原竹180余万株以上。工业以笋竹制品加工为主,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辅以茶叶、板栗、食用菌栽培等。
第四章 集中式水源地环境现状评价
4.1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现状
4.1.1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
为了解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报告收集了2011年—2015年衢州市各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资料。
2015年,全市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总量为7568.8万吨,达标水量为7568.8万吨,水量达标率为100%,与2014年相比没有变化。开展监测的6个水源地(黄坛口水库、碗窑水库、芙蓉水库、常山港枧头、龙潭大坝、洪畈水库),水质每月均达标。
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中的水质指标,2011-2015年各水源地水质综合评价见表4-1。各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能满足功能要求。
表4-1 2011-2015年衢州市饮用水源水质评价结果
水库名称 | 指定功能 | 水质类别 |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黄坛口水库 | Ⅱ | Ⅱ | Ⅱ | Ⅱ | Ⅰ | Ⅰ |
龙潭大坝 | Ⅱ | Ⅱ | Ⅱ | Ⅱ | Ⅱ | Ⅱ |
常山港枧头 | Ⅱ | Ⅱ | Ⅱ | Ⅱ | Ⅱ | Ⅱ |
芙蓉水库 | Ⅱ | - | - | - | Ⅱ | Ⅱ |
千家排水库 | Ⅱ | Ⅱ | Ⅱ | |||
碗窑水库 | Ⅱ | Ⅱ | Ⅰ | Ⅰ | Ⅰ | Ⅰ |
峡口水库 | Ⅱ | Ⅱ | Ⅰ | Ⅰ | Ⅰ | Ⅰ |
江山港 | Ⅱ | Ⅱ | Ⅱ | Ⅱ | Ⅱ | Ⅱ |
洪畈水库 | Ⅱ | Ⅲ | Ⅱ | Ⅱ | Ⅱ | Ⅱ |
沐尘水库 | Ⅱ | Ⅱ | Ⅱ | Ⅱ | Ⅱ | Ⅱ |
“十二五”期间市区黄坛口水库每年开展1次水质全分析,监测评价结果显示,水源地在各次监测中各项目均达到标准限值要求,但部分项目有检出;检出的特定项目分别为2项、4项、9项、0项、7项,总体上检出的项目年际变化起伏较大,2013年与2015年检出项目较多。同时,2012年黄坛口水库开展了7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8)表3中前35项监测,在各次监测中各项目均达到标准限值要求,且未检出;2013-2015年分别开展了10次、12次、12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8)表3中优选33项目监测,监测评价结果显示,水源地在各次监测中各项目均达到标准限值要求,但个别项目有检出 ,历年检出项目数分别为0个、4个、6个,检出的项目呈增加趋势。
其余5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014-2015年各开展了4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8)表3中33项优选项目监测,各次监测中各项目均达到标准限值要求,但个别项目有检出,检出的项目总体分别为10项、12项,主要涉及镍、钡、钒、硼等类金属;其中江山市碗窑水库分别检出7项、7项;常山县枧头、芙蓉水库各分别检出9项、11项;开化县龙潭分别检出8项、2项;龙游县洪畈水库分别检出8项、4项。2014年各水源地均开展了一次109项全项目分析,表3中80项均达到标准限值要求,但部分水源地个别指标存在检出,其中碗窑水库、常山港枧头水质均未检出,龙游县洪畈水库、常山县芙蓉水库、开化县龙潭水库分别检出2项、9项、11项。
“十二五”期间衢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监测指标浓度变化如表4-2所示。
表4-2 “十二五”期间衢州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水质指标浓度
水源地名称 | 项目 | 浓度(mg/L)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黄坛口水库 | 高锰酸盐指数 | 1.13 | 1.24 | 1.1 | 1.21 | 1.26 |
氨氮 | 0.04 | 0.11 | 0.05 | 0.04 | 0.03 | |
总磷 | 0.07 | 0.015 | 0.013 | 0.009 | 0.007 | |
总氮 | 0.41 | 0.43 | 0.45 | 0.46 | 0.47 | |
碗窑水库 | 高锰酸盐指数 | 1.42 | 1.69 | 1.67 | 1.61 | 1.59 |
氨氮 | 0.06 | 0.06 | 0.05 | 0.09 | 0.07 | |
总磷 | 0.009 | 0.01 | 0.009 | 0.01 | 0.008 | |
总氮 | 0.41 | 0.39 | 0.38 | 0.41 | 0.44 | |
峡口水库 | 高锰酸盐指数 | 1.13 | 1.23 | 1.28 | 1.34 | 1.57 |
氨氮 | 0.028 | 0.048 | 0.042 | 0.084 | 0.071 | |
总磷 | 0.005 | 0.007 | 0.006 | 0.010 | 0.017 | |
总氮 | 0.39 | 0.34 | 0.34 | 0.38 | 0.40 | |
江山港(童家) | 高锰酸盐指数 | 2.89 | 2.61 | 2.66 | 2.98 | 3.07 |
氨氮 | 0.249 | 0.206 | 0.286 | 0.384 | 0.344 | |
总磷 | 0.088 | 0.09 | 0.089 | 0.087 | 0.09 | |
总氮 | / | / | / | / | / | |
芙蓉水库 | 高锰酸盐指数 | / | / | / | 1.42 | 1.22 |
氨氮 | / | / | / | 0.07 | 0.06 | |
总磷 | / | / | / | 0.014 | 0.014 | |
总氮 | / | / | / | 0.45 | 0.41 | |
枧头 | 高锰酸盐指数 | 1.63 | 1.64 | 1.48 | 1.62 | 1.5 |
氨氮 | 0.22 | 0.17 | 0.15 | 0.19 | 0.17 | |
总磷 | 0.022 | 0.034 | 0.036 | 0.038 | 0.049 | |
总氮 | / | / | / | / | / | |
千家排水库 | 高锰酸盐指数 | / | 1.45 | 1.20 | 1.40 | 1.27 |
氨氮 | / | 0.049 | 0.033 | 0.062 | 0.071 | |
总磷 | / | 0.018 | <0.01 | 0.018 | 0.014 | |
总氮 | / | / | 0.286 | / | 0.482 | |
龙潭 | 高锰酸盐指数 | 1.2 | 1.33 | 1.3 | 1.27 | 1.35 |
氨氮 | 0.18 | 0.14 | 0.07 | 0.1 | 0.13 | |
总磷 | 0.028 | 0.025 | 0.024 | 0.018 | 0.031 | |
总氮 | 0.4 | 0.28 | 0.37 | 0.34 | 0.34 | |
洪畈水库 | 高锰酸盐指数 | 2.15 | 2.29 | 2.1 | 2.25 | 1.73 |
氨氮 | 0.16 | 0.14 | 0.16 | 0.15 | 0.11 | |
总磷 | 0.034 | 0.021 | 0.017 | 0.019 | 0.015 | |
总氮 | 0.31 | 0.37 | 0.28 | 0.37 | 0.32 | |
沐尘水库 | 高锰酸盐指数 | 2.28 | 2.71 | 2.48 | 2.75 | 2.10 |
氨氮 | 0.14 | 0.14 | 0.12 | 0.13 | 0.13 | |
总磷 | 0.02 | 0.02 | 0.02 | 0.02 | 0.02 | |
总氮 | 0.34 | 0.40 | 0.19 | 0.33 | 0.34 |
虽然从年平均值评价结果来看,各个饮用水源水质基本能满足要求,但个别未列入常规评价的指标仍有超标现象存在。
如黄坛口水库2014年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1-3月份存在总磷、总氮超过Ⅱ类水水质标准现象,总磷年超标率达到33%,总氮的超标率达到了17%,同时也检测出部分月份粪大肠菌群也有超标现象。沐尘水库部分月份也检测出总磷超标现象。
常山港备用水源虽然水质能达到II类水功能要求,但氨氮指标比较接近标准限值,粪大肠菌群超标率达到17%。芙蓉水库水质较好,但总氮浓度较高,大部分监测结果接近标准限值,总氮的平均值达到了0.45mg/l。
受周边城镇污染源影响,江山港备用水源水质相对较差,COD、氨氮浓度也接近标准限值。受上游污染源影响,沐尘水库总磷浓度也接近标准限值。
由上可知,衢州市各饮用水源水质基本能满足功能要求,但水质仍存在个别指标超标现象,或者个别指标接近标准限制。
4.1.2饮用水源地富营养评价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衢州市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数据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和分级,结果显示如表4-3所示(千家排水库与沐尘水库未进行叶绿素a和透明度的监测)。
表4-3 衢州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营养状态评价结果
水库 | 指标 |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 营养状态等级 | ||||
叶绿素a (mg/m3) | 透明度 (m) | 高锰酸盐指数 | 总磷 (mg/l) | 总氮 (mg/l) | |||
黄坛口水库 | 1.576 | 2.25 | 1.26 | 0.007 | 0.47 | 25.9 | 贫营养 |
芙蓉水库 | 2.029 | 1.43 | 1.22 | 0.014 | 0.45 | 29.8 | 贫营养 |
碗窑水库 | 2.709 | 2.81 | 1.59 | 0.008 | 0.44 | 28.0 | 中营养 |
峡口水库 | 4.64 | 2.97 | 1.57 | 0.017 | 0.40 | 31.3 | 中营养 |
洪畈水库 | 2.186 | 1.27 | 1.73 | 0.015 | 0.32 | 31.6 | 中营养 |
从表中数据可知,参与评价的黄坛口水库、碗窑水库、峡口水库、芙蓉水库及洪畈水库营养状态等级为贫营养至中营养。各大水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基本贫营养与中营养临界值波动(图4-1)。
“十二五”期间,县级以上城市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营养化状况监测,年均营养化状况均为贫营养~中营养;其中黄坛口水库、洪畈水库2011-2012年缺叶绿素a和透明度数据,2013~2015年年均富营养化值范围分别为25.9~29.1和31.6~34.7,营养化状况分别为贫营养和中营养,总体基本维持稳定;碗窑水库2011-2015年年均富营养化值为37.3~41.1,均为中营养,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明显;芙蓉水库2014投入使用,2014~2015年年均富养化化值范围为29.8~30.6,营养化状况为贫营养~中营养。具体见表4-4。
表4-4 “十二五”期间衢州市城市集中式饮和水水源地营养状况
水源地 | 黄坛口水库 | 碗窑水库 | 洪畈水库 | 芙蓉水库 | 峡口水库 | |
2011 | 营养状态指数 | 35.3 | 29.5 | - | - | 27.4 |
营养状态等级 | 中营养 | 贫营养 | - | - | 贫营养 | |
2012 | 营养状态指数 | 37.7 | 32.3 | - | - | 27.9 |
营养状态等级 | 中营养 | 中营养 | - | - | 贫营养 | |
2013 | 营养状态指数 | 26.2 | 30.6 | 33.0 | - | 27.6 |
营养状态等级 | 贫营养 | 中营养 | 中营养 | - | 贫营养 | |
2014 | 营养状态指数 | 29.1 | 30.4 | 34.7 | 30.6 | 29.9 |
营养状态等级 | 贫营养 | 中营养 | 中营养 | 中营养 | 贫营养 | |
2015 | 营养状态指数 | 25.9 | 28.0 | 31.6 | 29.8 | 31.3 |
营养状态等级 | 贫营养 | 贫营养 | 中营养 | 贫营养 | 中营养 |
4.1.3饮用水源地水质问题分析
根据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价及营养状态评价结果可知,虽然衢州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相对较好,大部分水库营养状态目前处于贫营养至中营养状态,但库区有进一步富营养化的趋势,个别指标也偶有超标现象存在。虽然近几年通过一些专项整治活动,水源地的环境有所好转,但是库区内各类污染源特别是面源污染未能根治,库区主要超标指标是总氮、总磷、粪大肠菌群,这与库区内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都有一定的关系。此外,部分水源地如乌溪江饮用水源、龙游县的沐尘水库受上游遂昌来水污染影响的压力仍然存在,从近年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分析,由于夏季雨水较多,上游遂昌面源排放导致来水在夏季时有超标,且呈现水质逐年变差的状况。
此外,江山港备用水源目前水质也不能稳定达到二类水标准,原因是上游清湖、贺村等城镇污水排放,而江山港备用水源地保护区河长过短,环境容量有限,导致水质基本能维持在三类水。
总体来看,目前衢州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不容乐观,农村生活污染隐患仍然存在,上游地区来水的影响未得到有效控制,防护设施和监测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方面问题,直接影响着库区水质安全。因此,加强水源地水质治理和保护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4.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调查
4.2.1污染源负荷估算方法及系数选取
1、生活污染源
参照《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培训讲义之附件三《源强系数及应用》,确定排污当量系数,如表4-5所示,根据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常住人口数估算生活污水及污染物产生量。
表4-5 农村生活污染排污当量系数
污染类型 | 生活污水 | COD | 总氮 | 总磷 | 氨氮 |
单位 | 升/天.人 | 克/人.天 | 克/人.天 | 克/人.天 | 克/人.天 |
排污系数 | 80 | 16.4 | 5.0 | 0.44 | 4.0 |
2、种植业面源污染
农药、化肥是水库水体N、P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主要为农户自行耕作为主。土地利用方式有水田,旱地,林地,居民地等多种类型。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化肥施用强度较大的水田和旱地。调查系数采用文献中推荐的源强系数。不同类型土地面源估算系数和径流系数如表4-6所示。对于山区保护区,主要参考旱地排污系数,对于平原地区,根据水田所占面积计算其排污量。
表4-6 面源污染估算系数和径流系数浓度单位:mg/L
类别 | CODcr | 总氮 | 总磷 | 径流系数 |
水田 | 30.3 | 4.3 | 0.7 | 0.28 |
旱地 | 58.12 | 5.9 | 0.8 | 0.2 |
衢州市平均降雨量为1620.7mm,根据各保护区耕地数量计算农田径流污染物输出量。氨氮输出水平采用中国环境规划院提供的排污当量进行修正得到。
3、畜禽养殖污染
近几年通过推进专项整治,除了零散少量的一些农户养殖外,库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被全面禁止。
4.2.2各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调查
1、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
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有农村常住人口120人;二级保护区有农村常住人口3464人,耕地面积1410亩;准保护区有城镇人口0.14万人,农村常住人口14738人,耕地面积19020亩。2013年开始对乌溪江畜禽养殖进行全面取缔,目前乌溪江流域基本无生猪养殖。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产生量计算结果见表4-7。
表4-7 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排放量
单位:吨/年
保护区 | 农村生活污染 | 种植面源污染 | 合计 |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
一级 | 0.72 | 0.18 | 0.22 | 0.02 | 0 | 0 | 0 | 0 | 0.72 | 0.18 | 0.22 | 0.02 |
二级 | 20.74 | 5.06 | 6.33 | 0.56 | 20.84 | 2.2 | 2.9 | 0.48 | 41.58 | 7.26 | 9.23 | 1.04 |
准保护区 | 96.52 | 23.56 | 29.45 | 2.6 | 123.8 | 12.72 | 17.27 | 2.79 | 220.32 | 36.28 | 46.72 | 5.39 |
合计 | 117.98 | 30.42 | 36 | 3.18 | 144.64 | 14.92 | 20.17 | 3.27 | 262.62 | 45.34 | 56.17 | 6.45 |
从表4-7统计结果来看,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每年产生的污染负荷COD、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262.62吨,45.34吨,56.17吨和6.45吨。一级保护区污染来源主要来自于农村生活污染;二级保护区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染及农业径流;准保护区生活污染及种植业产生污染负荷基本齐平,但从入湖库来看,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生活污染,从现场调查来看,库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不高,现有设施运行不正常,而很多农村村居基本是依水而建。
除上述污染源外,随着近年农家乐的快速兴起,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库区发展农家乐的优势条件,目前库区仍有农家乐150户左右,主要集中在黄坛口乡的牛头湾、坑口以及湖南镇的湘思村。这些农家乐基本是无序发展、或未经审批、或未建设规范污染收集处理设施,每年向库区排放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保护区范围内主要的农家乐及旅游景点如表4-8所示。其中黄坛口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有九龙湖山庄、腾龙山庄、花果山三家度假酒店,目前九龙湖山庄、花果山已经关闭,腾龙山庄已纳入拆除搬迁计划,二级保护区范围内仍有大型农家乐度假酒店7家,年接待游客达30万余人次;准保护区主要集中在湖南镇镇区及周边一些村庄内。
表4-8 保护区范围内主要旅游景点及设施
景点名称 | 行政区域 | 水源保护区范围 | 占地面积(m2) | 建筑面积(m2) | 审批 情况 | 接待能力 |
卧龙山庄 | 黄坛口乡 | 二级 | 5000 | 2600 | 已审批 | 接待床位100多张,餐位180个,10间毛草屋 |
梦龙山庄 | 黄坛口乡 | 二级 | 2000 | 600 | 已批 | 停业 |
馨 庄 | 黄坛口乡 | 二级 | 5000 | 3800 | 未批 | 接待床位100多张,餐位200个 |
徐家大院 | 黄坛口乡 | 二级 | 约4亩 | 约500 | 未批 | 床位40个,独立包厢3个,一次性容纳80人 |
湘思岛 | 湖南镇 | 二级 | 5000 | 500 | 已批 | |
月亮岛 | 湖南镇 | 二级 | 5000 | 1000 | 已批 | 20座别墅 |
太阳岛 | 湖南镇 | 二级 | 110亩 | 500 | 未批 | 接待床位140张,餐位300个 |
腾龙山庄 | 廿里镇 | 一级 | 约8亩 | 约1000 | 未批 | 不详 |
九龙湖渡假山庄 | 花园街道 | 一级 | 约30亩 | 约500 | 未批 | 已关闭 |
花果山 | 花园街道 | 一级 | 1103亩 | 约500 | 未批 | 已关闭 |
调查期间部分旅游设施未正常运行,根据旅游接待人数及各功能区块设施分布及正常运行条件下,估算每年因旅游活动排放的污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由于大部分旅游活动都是临湖、临河进行,因此污染物流失量按产生总量的70-80%计,具体如表4-9。
表4-9 旅游服务设施污染物排放量
保护区 | 生活污水 (万t/a) | COD(t/a) | 总氮(t/a) | 总磷(t/a) | 氨氮(t/a) | 生活垃圾 (t/a) | ||||
产生量 | 流失量 | 产生量 | 流失量 | 产生量 | 流失量 | 产生量 | 流失量 | |||
一级保护区 | 1.2 | 3 | 2.4 | 0.60 | 0.48 | 0.06 | 0.048 | 0.42 | 0.34 | 50 |
二级保护区 | 3.2 | 8 | 6.0 | 1.60 | 1.20 | 0.16 | 0.12 | 1.12 | 0.84 | 150 |
准保护区 | 6 | 15 | 10.5 | 3.00 | 2.10 | 0.30 | 0.21 | 2.10 | 1.47 | 600 |
合计 | 10.4 | 26 | 18.9 | 5.20 | 3.78 | 0.52 | 0.378 | 3.64 | 2.65 | 800 |
库区内的船舶污染也应引起重视。库区各类船只共有54艘,其中摩托艇29艘,游艇或客轮25艘,除5艘管理用船外,其余均为旅游客运用船。随着近年环库公路的建成,库区水路客运量在逐渐萎缩。但这些船只大都以燃油为动力,穿行在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船只承载的货物和游客、跑冒滴漏的油水等船舶污染对水源水质都是潜在的威胁。
目前衢州市市区无备用水源地,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影响将十分重大,是水源地水质安全的一大隐患。
2、马金溪饮用水源保护区
马金溪(龙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有城镇人口200人;二级保护区有农村常住人口1400人,耕地面积2500亩。区域内无畜禽养殖。龙潭水库污染负荷产生量计算结果见表4-10。
表4-10 马金溪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产生量
单位:吨/年
保护区 | 农村生活污染 | 种植面源污染 | 合计 |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
一级 | 1.20 | 0.29 | 0.37 | 0.03 | 0 | 0 | 0 | 0 | 1.20 | 0.29 | 0.37 | 0.03 |
二级 | 6.72 | 1.64 | 2.05 | 0.22 | 23.01 | 2.40 | 3.26 | 0.53 | 29.73 | 4.04 | 5.31 | 0.75 |
合计 | 7.92 | 1.93 | 2.42 | 0.25 | 23.01 | 2.40 | 3.26 | 0.53 | 30.92 | 4.33 | 5.68 | 0.78 |
从表4-10统计结果来看,马金溪饮用水源保护区每年产生的污染负荷COD、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30.92吨,4.33吨,5.68吨和0.78吨。一级保护区污染来源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染,但大部分生活污水基本上都已截污纳管,不排入水体;二级保护区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农业径流,生活污水也全部截污纳管了。农田主要分布在马金溪的西侧赛密村,目前沿河一侧建有堤坝,农田排水渠的退水不能直接进入水体。现有主要污染来源是上游来水对水体的影响,以及区块内仍有人进行游泳、垂钓等活动对水体的影响。
3、芙蓉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芙蓉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内没有人口居住,准保护区有农村常住人口6280人,耕地面积75亩。芙蓉水库的主要污染来源于农村生活污染,每年由于生活污染产生的COD、氨氮、总氮与总磷负荷量分别为37.59吨/年、9.17吨/年、11.46吨/年和1吨/年。但常住人口全部集中在准保护区,影响较小。在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都存在交通穿越,是区内的主要风险,现已设立交通警示牌和防撞护栏,风险较小。
4、常山港饮用水源保护区
常山港备用水源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二级保护区。目前二级保护区有城镇人口0.1万人,农村常住人口3472人,耕地面积1677亩,COD、氨氮、总氮、总磷产生量约分别为36.90吨/年、6.85吨/年、8.74吨/年和1.06吨/年。
常山港因为是河流型饮用水源,其水质不单单受保护区内排污影响,更主要来自于上游来水污染影响。由于常山港饮用水源保护区长度为3.45公里,上游河段水功能区为Ⅲ类水,河道又穿越城区,虽然沿河都做了截污管,但城镇面源污染仍对该段的水质造成一定影响。此外,由于常山港两侧未设置物理隔离,垂钓、沿河居民的洗涤等活动屡禁不止,对保护区内的水质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个别月份粪大肠菌群严重超标。
5、千家排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千家排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内用地类型以林地为主,二级保护区河谷处零星分布着一些小村落,从户籍人口统计,人口约有900人,但近几年通过下山移民,常住人口较少,库区人口约为200-300人。耕地面积125亩。千家排水库饮用水源污染负荷产生量分别为:COD2.35吨/年、氨氮0.41吨/年、总氮0.53吨/年和总磷0.07吨/年。
千家排水库保护区内主要受非点源污染,但临近库区的污染源较少,所以目前总体来说,上游的居民生活污染对下游水库水质影响不大,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6、碗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碗窑水库一级保护区有农村常住人口550人;二级保护区有农村常住人口1500人,耕地面积862亩;准保护区有农村常住人口5500人,耕地面积14971亩。碗窑水库污染负荷产生量计算结果见表4-11。
表4-11 碗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产生量
单位:吨/年
保护区 | 农村生活污染 | 种植面源污染 | 合计 |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
一级 | 3.30 | 0.80 | 1.02 | 0.08 | 0.00 | 0.00 | 0.00 | 0.00 | 3.30 | 0.80 | 1.02 | 0.08 |
二级 | 9.00 | 2.18 | 2.78 | 0.23 | 10.82 | 0.81 | 1.10 | 0.15 | 19.82 | 2.98 | 3.87 | 0.37 |
准保护区 | 33.00 | 7.98 | 10.18 | 0.83 | 187.94 | 14.05 | 19.08 | 2.59 | 220.94 | 22.02 | 29.25 | 3.41 |
合计 | 45.30 | 10.95 | 13.97 | 1.13 | 198.77 | 14.85 | 20.18 | 2.74 | 244.07 | 25.80 | 34.15 | 3.87 |
从表4-11统计结果来看,碗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每年产生的污染负荷COD、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244.07吨,25.80吨,34.15吨和3.87吨。一级保护区污染来源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染;二级保护区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农业径流,其次是生活污水。目前保护区范围内人口相对分散,因此农村生活污染对局部库区水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
此外碗窑乡以农家乐为特色发展旅游业比较发达,目前大部分集中在保护区外,而在调查中发现一级保护区内仍有三家农家乐营业,农家乐的污水排放会对局部水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7、峡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峡口水库一级保护区有农村常住人口50人;二级保护区有农村常住人口1500人,准保护区双溪村近几年通过下山移民,现农村常住人口只有650人。保护区内现有耕地1728亩,主要为旱地为主。峡口水库污染负荷产生量计算结果见表4-12。
表4-12 峡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产生量
单位:吨/年
保护区 | 农村生活污染 | 种植面源污染 | 合计 |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
一级 | 0.30 | 0.07 | 0.09 | 0.01 | 2.20 | 0.16 | 0.22 | 0.03 | 2.50 | 0.23 | 0.31 | 0.04 |
二级 | 9.00 | 2.18 | 2.78 | 0.23 | 1.61 | 0.12 | 0.16 | 0.02 | 10.61 | 2.30 | 2.94 | 0.25 |
准保护区 | 3.90 | 0.94 | 1.20 | 0.10 | 1.72 | 0.13 | 0.17 | 0.02 | 5.62 | 1.07 | 1.37 | 0.12 |
合计 | 13.20 | 3.19 | 4.07 | 0.33 | 2.20 | 0.16 | 0.22 | 0.03 | 15.40 | 3.35 | 4.29 | 0.36 |
从表4-12统计结果来看,峡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每年产生的污染负荷COD、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15.4吨,3.35吨,4.29吨和0.36吨。一级保护区污染来源主要来自于零星的生活污染,但总体上对水体水质影响不大;二级保护区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农业径流,其次是生活污水。目前保护区范围内人口相对分散,因此农村生活污染对局部库区水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
8、江山港饮用水源保护区
江山港一级保护区现有耕地75亩;二级保护区涉及到清湖镇和碗窑乡,总人口约0.3万人,耕地面积800亩。江山港饮用水源的保护区污染负荷产生量计算结果见表4-13。
表4-13 江山港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产生量
单位:吨/年
保护区 | 农村生活污染 | 种植面源污染 | 合计 |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
一级 | 0 | 0 | 0 | 0 | 0.69 | 0.07 | 0.10 | 0.02 | 0.69 | 0.07 | 0.10 | 0.02 |
二级 | 18.00 | 4.35 | 5.55 | 0.45 | 7.36 | 0.77 | 1.04 | 0.17 | 25.36 | 5.12 | 6.59 | 0.62 |
合计 | 18.00 | 4.35 | 5.55 | 0.45 | 8.05 | 0.84 | 1.14 | 0.19 | 26.05 | 5.19 | 6.69 | 0.64 |
从表4-13统计结果来看,江山港饮用水源保护区每年产生的污染负荷COD、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26.05吨,5.19吨,6.69吨和0.64吨。一级保护区污染来源主要来农田地表径流,但总体上对水体水质影响不大;二级保护区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城镇生活污染,而且二级保护区内村镇比较密集,特别是清湖镇沿河而建,对江山港水质影响较大。此外,上游城镇污水排放,对于江山港稳定保持Ⅱ类水难度较大。
9、社阳-洪畈饮用水源保护区
社阳-洪畈水库一级保护区有农村常住人口60人,耕地面积15亩;二级保护区有农村常住人口1100人,耕地面积200亩;准保护区有农村常住人口5000人,耕地面积2317亩。社阳-洪畈水库污染负荷产生量计算结果见表4-14。
表4-14 社阳-洪畈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产生量
单位:吨/年
保护区 | 农村生活污染 | 种植面源污染 | 合计 |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
一级 | 0.36 | 0.09 | 0.11 | 0.01 | 0.14 | 0.01 | 0.02 | 0 | 0.50 | 0.10 | 0.13 | 0.01 |
二级 | 6.6 | 1.6 | 2.04 | 0.17 | 1.84 | 0.19 | 0.26 | 0.04 | 8.44 | 1.79 | 2.30 | 0.21 |
准保护区 | 30 | 7.25 | 9.25 | 0.75 | 21.33 | 2.22 | 3.02 | 0.49 | 51.33 | 9.47 | 12.27 | 1.24 |
合计 | 36.96 | 8.94 | 11.4 | 0.93 | 23.3 | 2.43 | 3.3 | 0.54 | 60.26 | 11.37 | 14.70 | 1.47 |
社阳-洪畈水库保护区内已完成生猪养殖整治工作,区内已取缔各类规模化生猪养殖。保护区内居民存在少量散养现象,目前影响较小。
从表4-14统计结果来看,社阳-洪畈饮用水源保护区每年产生的污染负荷COD、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60.26吨,11.37吨,14.70吨和1.47吨。一级保护区污染来源主要来自农田地表径流,农村生活污染由于零星分布,总体上对水体水质影响不大;二级保护区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农村生活污染,特别是社阳溪穿越洪村畈等村庄,河道两侧村镇比较密集,对溪流水质有一定的影响。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处于一级保护区内的引水渠周边有橘子园地,农田的排水沟与引水渠相通,对引水渠的影响较大。虽然在社阳-洪畈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猪整治工作已全部完成,但在调查中发现保护区内仍存在部分废弃养殖场亟待清理。
10、沐尘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沐尘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为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用地主要以林业为地为主,无村落。二级保护区现有农村常住人口567人,耕地面积180亩;准保护区有农村常住人口1710人,耕地面积713亩。沐尘水库污染负荷产生量计算结果见表4-15。
表4-15 沐尘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产生量
单位:吨/年
保护区 | 农村生活污染 | 种植面源污染 | 合计 |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COD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
一级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二级 | 3.40 | 0.82 | 1.05 | 0.09 | 2.26 | 0.17 | 0.23 | 0.03 | 5.66 | 0.99 | 1.28 | 0.12 |
准保护区 | 10.26 | 2.48 | 3.16 | 0.26 | 8.95 | 0.67 | 0.91 | 0.12 | 19.21 | 3.15 | 4.07 | 0.38 |
合计 | 13.66 | 3.30 | 4.21 | 0.34 | 11.21 | 0.84 | 1.14 | 0.15 | 24.87 | 4.14 | 5.35 | 0.50 |
从表4-15统计结果来看,沐尘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每年产生的污染负荷COD、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24.87吨,4.14吨,5.35吨和0.50吨。二级保护区污染来源主要来自农田地表径流,因为大部分农田沿水库、溪流布设。农村生活污染由于零星分布,总体上对水体水质影响不大;准级保护区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农村生活污染以及上游北界镇的乡镇污水排放对水库河流水质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沐尘水库一级保护区内存在散养野生鱼类的网箱若干,及以钓鱼、餐饮为经营项目的农家乐一家,也是保护区内污染隐患。
4.3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现状
4.3.1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
早在1990年就在全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中划定了各县市各级饮用水源保护区。2014年全省开展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修编,对各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新增的水源地的范围重新进行了划定,对部分失去饮用水源功能的水源地进行调整,初步确定目前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格局。
近年来按照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要求,各县市纷纷开展了创建工作。各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均按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标准开展系列保护工作,设立了永久性标识、告示、警告设施等,均通过了相应的“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验收。
4.3.2饮用水源环境监督管理
衢州市各级人民政府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十分重视,各保护区均制定出台了饮用水源管理办法,使水源保护有法可依。
1、市区饮用水源管理
根据饮用水源管理的有关要求,2005年衢州市人民政府第1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了《衢州市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衢州市区饮用水源地保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要求。为切实保护乌溪江饮用水源,2011年衢州市人民政府建立了衢州市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衢政办发[2011]108号)。2013年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乌溪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决定》(衢人大常[2013]9号),并成立了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局,加大了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与保护力度。
2、江山市饮用水源管理
江山市设有碗窑水库管理局与峡口水库管理局,碗窑、峡口两大水库管理局也不断完善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保护区的日常监管,多次会同环保、水利、公安等部门,针对库区垃圾污水乱排乱放、山场无序开发、垂钓、毒鱼、电鱼、游泳等影响或污染水源的行为展开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2014年江山市环境保护局又成立了碗窑水库环境保护所和峡口水库环境保护所,对相应库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从体制机制方面对饮用水源保护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3、常山县饮用水源管理
常山县于2013年出台了《常山县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并成立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制订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县生态办、县环保局、县水利局、中型水库管理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县农业局等行政机构在饮用水源保护中的监督管理职责,同时对各乡镇在饮用水源保护中的任务进行了规范。
4、开化县饮用水源管理
开化县历来重视饮用水源保护,2013年制定了《开化县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规范和强化相关部门应对因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引起的水源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和完善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体系。2015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开化县城区龙潭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管理的通告》,对各类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并加大监督管理。
5、龙游县饮用水源管理
龙游县2008年颁布实施了《龙游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明确县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主要为城区供水水源及备用水源,包括社阳水库、洪畈水库、沐尘水库,对全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和分工负责体制,县政府成立了由环保、水利、卫生、建设等部门组成的县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制订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本辖区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日常监督管理和保护标志牌(界牌、告示牌)的维护,监督指导本辖区内的自来水厂建立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制度,建立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做好饮用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饮用水源保护的意识和法制观念。
4.3.3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
(1)加大专项环境整治
一直来,各饮用水源地坚持按照饮用水源保护相关规定开展保护工作,禁止和严肃查处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的相关活动,严格保护区内项目建设,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同时,对老污染源,特别是自从全省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以来,各保护区开展了全面的老污染源整治,包括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业企业污染整治、水体养殖污染整治、旅游业污染整治等,有效的保护了水源安全。
(2)推进生态移民
为从源头上保护水源保护区生态资源,加快库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各相关政府制定了相应规划,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实施下山移民工程,有效的保护了水源保护区生态安全。江山市白水坑水库上游的双溪口乡,通过下山移民,现人口只有600多人;碗窑水库保护区内也有大量的人口迁移到镇区定居。
(3)加大库区生态建设
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有效地保护了各水源保护。各保护区在第一层山脊线内,建设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兼顾经济效益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因地制宜地发展林木、果木、灌木或种草、积极发展针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等。分类营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岸(堤)林、护路林等防护林。
4.4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4.4.1双水源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根据规划,每个县市区必须建立一用一备的双水源供水体系。由于历史原因或建设进度滞后,衢州市区、开化县、龙游县等县市区尚未建立双水源供水体系,或者虽然已确定备用水源,但管网等基础设施尚未健全,直接影响区域用水安全。
其次,虽然有些县市如江山市、常山县已有备用水源,但河道作为备用水源且穿过城镇,水质安全保障程度低。
4.4.2环境污染隐患尚未消除
1、面源污染隐患仍然存在
近几年衢州市各县市虽然对水源保护区内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污染进行了整治,保护区内畜禽养殖业污染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随着生猪市场价格高养殖效益好的影响,各保护区畜禽养殖业有反弹的隐患,将对水质造成影响。
其次,保护区内农药、化肥的使用还没得到有效控制。农药、化肥残留和流失最终会随雨水冲淋流入水库,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水库如社阳-洪畈水库的引水渠与农田排水渠连通,农田排水直接进入引水渠。
此外,虽然各大水库内的网箱水产养殖基本禁止,但仍有部分区块仍有一些网箱存在,过度投饵施肥现象将严重影响局部水域水质。
2、生活污染影响仍未消除
虽然近年通过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五水共治工程,保护区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得到实施,但是工程的运行维护以及工程的实施效果没得到重视。部分处理设施老化或处理设施失效而闲置现象也存在,使农村生活污染对水体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除。此外,因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优美,环境质量优良,农家乐的不规范运营对饮用水源局部区域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3、区域开发影响仍未控制
近几年库区开展大量的公益林、生态涵养林建设,但局部地区沿岸山地开发、造园造地活动仍未停止,农业过度开发现象比较突出,造成了一定的水土流失,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因素。
4、上游输入性污染影响尚未消除
乌溪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的湖南镇水库上库区为遂昌县,其水域面积与我市基本是各一半的关系,而库区遂昌范围人口约为10万人,其生产生活各类污染物最终通过龙鼻头汇入衢州市,遂昌来水水质直接关系到乌溪江饮用水源范围水质状况。从近年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分析,遂昌来水在夏季时有超标,且呈现水质逐年变差的状况。此外,龙游县沐尘水库的上游为遂昌的北界镇,北界镇的城镇各类生活污水通过灵山港最终汇入沐尘水库保护区,而交界断面马戍口与沐尘水库库区距离较近,因此上游来水对库区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4.4.3环境风险防范有待强化
1、水源水质安全有待提升
根据监测数据,“十二五”期间纳入常规监测水源各监测指标年均值都能满足水功能区要求,全市水源水质总体良好。但从各指标月监测数据看,个别水库部分监测指标如TN、TP仍有超标现象存在。部分指标浓度接近标准限值。在富营养化状态方面,各湖库型水源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都低于50,保持在贫营养与中营养水平,但仍存在藻类爆发的风险。
2、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全市现有10座水源中,8座水源保护区内有居民存在,5座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有居民居住,大部分水源保护区内有交通穿越,乌溪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还有大量的农家乐存在,水源环境风险源多。同时全市还未建立风险源名录,未制定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管理制度。有交通穿越的水源,部分无对应的管理制度、检查岗站和视频监控装置。总体上,全市对饮用水源风险管理能力相对偏低。
3、应急能力有待提升
应急预案不完善:全市目前各水源没有专项应急预案。在应急物资的配备上,也无相应的专用应急物资配备库。在应急演练上,也都未曾进行系统、针对性的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预警体系建设滞后:虽然部分水源地已建立水质自动监控体系,但无一座水源建有预警监控和视频监控装置,同时由于缺少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和研究团队,衢州市饮用水源预警体系的建设滞后,水源应急能力有待提升。
4.4.4环境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1、管理机构不完善
目前除乌溪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成立了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局外,江山市两大水库也设有专门的水库管理局进行管理,但在饮用水源保护层面上,各县市区对饮用水水源的管理主要还是涉及水利环保两个部门,在水源集雨区内土地的利用还涉及住建局、林业局、农业局和国土局等多个部门,即我市在水源的管理上,还处于多部门共管的状态。受部门之间沟通条件限制,加上各部门职责不明等原因,多部门共管的管理模式使水源地各项保护措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落实,同时也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使得部分水源地得不到有效管理,部分违法现象也时有发生。
2、水质监控有待加强
受财力人力限制外,除个别点位设置自动水质监测外,主要城镇水源地水质监控水平还较低:一是测点布设仍较少,无法满足对保护区水质进行全面监控的要求;二是监测频次仍偏低,不能及时反映水质变化情况;三是监测指标的项目设置不完全,甚至有些项目还缺乏监测能力,不能进行完整的水质评价。
3、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虽然各县市区为保护水源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部分还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但是目前管理手段单一、机构职责不明确,或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导致相互推诿现象也时有发生。同时乡镇分类考核、山区农民下山(移民)脱贫、生态公益林建设补偿、鼓励和引导发展生态经济、创建生态示范乡镇等等、水源地生态补偿等制度仍不健全,保护区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自觉性仍未被激发。
4、执法力度不够强硬
由于管理机构不明确,致使无专职的执法机构,导致执法力度不全面、不强硬,部分水源还未纳入监管范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垂钓、洗衣、游泳、开展农家乐等现象屡禁不断,违章建筑屡拆不倒,成了水源地水质的重大隐患。
4.4.5各水源地主要问题汇总
根据现场调查,各饮用水水源地主要环境问题如表4-16所示。
表4-16 衢州市集中式饮用饮水水源主要问题
饮用水水源地 | 主要环境风险 | 共性环境监管问题 |
黄坛口水库 | 1、一级保护区内有36户人家未搬迁; 2、保护区旅游景点及农家乐等服务设施大部分无序发展,未建设规范污染处理设施等现象比较普遍; 3、旅游船只大都以燃油为动力,穿行在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船只承载的货物和游客、跑冒滴漏的油水已成为库区石油类污染的重要来源; 4、区域内有交通道路穿越,未设置交通应急设施; 5、灯光诱捕等现象仍未杜绝; 6、存在上游输入性污染风险。 | 1、未建立双水源供水体系 2、水质生物毒性预警体系未建立 |
龙潭大坝 | 1、城镇面源污染风险; 2、游泳垂钓活动未得到有效控制; 3、二级保护区赛密村农业生活活动及村镇面源污染影响未消除; | 1、未建立双水源供水体系 2、水质生物毒性预警体系未建立 |
芙蓉水库 | 1、上游农村垃圾随水进入库区; 2、保护区内农业生产活动存在一定的影响; 3、区域内有交通道路穿越,未设置交通应急设施。 | 1、环境风险预警体系未完全建立 2、水质监测能力不足 |
常山港枧头 | 1、城镇面源污染风险; 2、游泳、垂钓、洗涤等活动未得到有效控制; 3、城区开发活动对水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4、未建立水质预警自动站 5、保护区未设置隔离设施; | |
千家排水库 | 1、区域农业面源污染 2、未建立水质预警自动站 | |
碗窑水库 | 1、临水区域农业开发活动对水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2、保护区内农家乐活动未得到有效控制; 3、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未全覆盖; 4、区域内有交通道路穿越,未设置交通应急设施。 | 1、环境风险预警体系未完全建立 2、水质监测能力不足 |
峡口水库 | 1、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影响; 2、农业开发活动对水质存在一定风险; 3、区域内有交通道路穿越,未设置交通应急设施; 4、未建立水质预警自动站。 | |
江山港备用水源 | 1、城镇、农业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2、清湖镇等区域开发活动对水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3、江山港上游城镇污水排放对水质的影响; 4、保护区未设置隔离设施; 5、区域内有交通道路穿越,未设置交通应急设施. | |
洪畈-社阳水库 | 1、农业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2、区域农业退水直接排入社阳水库至洪畈水库的引水渠,引水渠未作有效隔离; 3、区域内有交通道路穿越,未设置交通应急设施 | 1、未建立双水源供水体系 2、环境风险预警体系未完全建立 3、水质监测能力不足 |
沐尘水库 | 1、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污染来源; 2、区域开发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影响; 3、存在上游输入性污染风险; 4、(未建立水质预警自动站。 5、区域内有交通道路穿越,未设置交通应急设施。 |
第五章 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
在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评价及水源保护区划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水源地污染防治、生态恢复和建设、应急能力建设、预警监控体系建设、管理能力建设等具体工程方案,加强污染源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落到实处,全面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5.1加快完善饮用水源体系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对建立健全水资源战略储备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大中型城市都要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明确提出一个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应有一个备用水源,针对目前衢州市不完善的双水源供水体系,“十三五”期间必须加大备用水源(或新水源)的建设。
5.1.1建设衢州市区备用水源
目前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是城区唯一的供水水源。为优化水源结构,建设符合要求的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提高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能力,衢州市区应积极推进备用水源地建设。
市区以湖南镇-黄坛口水库作为主水源,巨化生活用水实现黄坛口水库内取水后,石室堰将不作为补充水源,规划以乌溪江流域的尚书塘水库和石梁溪上游的寺桥水库作为城区备用水源。
“十三五”初期阶段暂时以尚书塘水库作为应急供水水源,完成尚书塘水库库区设施及引供水设施建设。尚书塘水库总库容85.54万m3,正常库容67.38万m3,作为衢州城区的应急备用水源,2016年底前完成蓄水。
规划期间重点推进寺桥水库备用水源地建设。寺桥水库主要任务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灌溉、改善水环境、发电等综合利用。水库总库容4041万m3,正常库容3787万m3,死库容82万m3,规划作为衢州城区的应急备用水源,目前石梁溪上游水质达到Ⅱ类,符合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至城区引水管道18.0km,引水规模15万m3/d。计划2016年推进前期工作。
5.1.2重建开化县饮用水源体系
1、城市新水源建设
开化县目前主水源为马金溪龙潭大坝内,因为是河道型水源,水质保障度相对较低。因此根据《衢州市城市供水水源方案专题报告》,开化县规划建设钱江源水库,位于常山港主流马金溪上,坝址集水面积22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75亿m3,水库性质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供水和发电。水库总库容2.22亿m3,正常库容1.81亿m3,兴利库容1.12亿m3,规划与马金溪一起作为开化县城供水水源,引水11万m3/d至开化水厂,规划建设34.0km的输水管道。
2、应急备用水源
目前开化县尚未建立合格的备用水源地。规划将位于常山港马金溪支流中村溪上游的茅岗水库作为备用水源地。茅岗水库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结合灌溉、养殖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控制集水面积30km2,总库容0.1125亿m3,正常库容0.0875亿m3,兴利库容0.0845亿m3。规划期内完成从茅岗水库引水至开化自来水厂的管道工程,引水规模5万m3/d,建设26km的输水管道,年供水量0.18亿m3。引水管道建成后,茅岗水库按备用水源进行环境监管。
考虑到茅岗水库的水量,规划远期进一步将桃坑溪上游的横坑水库作为补充备用水源。横坑水库是一座以供水为主,结合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2.1km2,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252万m3,多年平均流量0.08m3/s。若建30m高大坝,库容可达240万m³,可满足城市供水备用水源规模要求。规划期内推进横坑水库的开工建设。
5.1.3完善江山市饮用水源体系
目前江山市已建成了江山市第二水厂和峡口水厂南北两大水厂,主要水源为碗窑水库与峡口水库,水源无论是水量还是水质保障度高。两大水厂向周边乡镇辐射,解决江山港干流沿江两岸和西部水源缺乏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目前江山市备用水源为江山港,江山港备用水源河道长度短,再加上上游一些乡镇的排污以及保护区内密集的人类活动,水质安全保障度低。为此“十三五”期间完成峡口水厂与第二水厂的连网,将峡口水库作为主水源,碗窑水库作为备用水源,同时对碗窑水库一二级保护区范围作适当调整。原备用水源江山港由于功能调整,不再作为备用水源。
规划期内重点推进峡口水库至规划中的江山市第三水厂3.5km引水隧洞建设,可输水20.0万m3/d,同时建设白水坑发电尾水至江山市第三水厂引水压力隧洞9.0km。需建设引水管道长45km,引水流量1.39m3/s,年供水量0.46亿m3,计划2016年完成36km管道铺设工作。
5.1.4建设龙游县统一调度供水体系
建立应急备用水源是解决龙游城区供水水源单一、保障程度不高的必要措施。当前,龙游城区饮用水水源集中分布在社阳溪一条河流上,水源较为单一,由于主流短、坡降大、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等原因,在连续干旱年、特殊干旱年时已不能满足城市取水的要求。另外,建立储备水源也是应对水质污染突发性事件的必要措施,龙游城区供水水源受社阳溪上游以及乌引渠道引水的影响,容易出现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为确保突发情况下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建立应急储备水源非常必要。
规划实施高坪桥水库引水工程,与社阳、洪畈水库联合调度供水,互为备用。高坪桥水库定位为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兼顾改善河道水环境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总库容3048万m3,正常蓄水位182m,相应库容2649万m3。联合调度供水后,最大供水能力提高到16.5万m3/d,年均供水量4625万m3,基本满足城区供水需求。
此外,积极推进龙游县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沐尘水库引水工程,建立龙游县多水源统一调度供水、相互备用体系,即龙游城区以高坪桥水库和现有的社阳水库、洪畈水库联合供水为主水源,沐尘水库为备用水源;龙北地区以沐尘水库为主水源,金村、黄泥坑、山门寺等水库为备用水源。规划期建设沐尘水库~社阳水库的供水管道(隧洞),至社阳水库的引水规模为22万m3/d,同时实施社阳水库至龙游县新水厂的供水管道。引水流量4.67m3/s,管道长度90km,年供水量1亿m3,计划至2016年底推进前期工作,2017~2022年基本完成建设。
5.1.5完善常山县饮用水源体系
常山县供水体系基本维持现状格局,新增位于常山港支流南门溪上的龙潭水库为备用水源。以芙蓉水库、千家排水库作为主水源,常山港和龙潭水库作为备用水源。
规划期内推进芙蓉水库二期引水工程。芙蓉水库至箬岭水厂规划新建DN1200mm的引水管道,可输水19.0万m3/d,输水路线与现状DN800mm的输水路线一致,引水流量1m3/s,管线长30km,年供水量0.43亿m3。
推进龙潭水库建设。规划龙潭水库位于常山港支流南门溪,水库集水面积为44.3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0.4793亿m3,总库容为0.16亿m3,以供水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灌溉等功能。规划作为常山县城市供水备用水源。规划期内完成初步设计批复、政策处理,启动建设。
表5-1 衢州市水源体系建设规划
工程类型 | 行政区 | 工程名称 | 工程建设内容 |
水源工程 | 市区 | 尚书塘水库建设工程 | 对水库大坝进行除险加固,对水库进行清淤,2016年开始蓄水。 |
寺桥水库工程 | 新建规划作为衢州城区的应急备用水源,目前石梁溪上游水质达到Ⅱ类,符合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至城区引水管道18.0km,引水规模15万m3/d。规划期推进前期工作。 | ||
开化县 | 钱江源水库工程 | 在常山港主流马金溪上游建设钱江源水库工程,引水11万m3/d至开化水厂,规划建设34.0km的输水管道。规划期推进水库建设。 | |
横坑水库工程 | 规划在城关镇横坑村桃坑溪上游建设横坑水库,建30m高大坝,库容可达240万m³,可满足城市供水备用水源规模要求。规划期推进前期工作。 | ||
常山县 | 龙潭水库工程 | 在常山港支流南门溪建设龙潭水库,总库容为0.16亿m3,作为今后常山县备用水源。规划期内完成初步设计批复、政策处理,启动建设。 | |
龙游县 | 高坪桥水库工程 | 建设高坪桥水库工程,总库容3048万m3,作为龙游城区的主水源之一,实现与社阳水库联合供水。 | |
引水工程 | 开化县 | 茅岗水库引水工程 | 从茅岗水库引水至开化县自来水厂,引水规模5万m3/d,建设26km的输水管道,管道尺寸1根DN800mm。计划2016年完成13km管道建设。 |
常山县 | 芙蓉水库引水二期工程 | 芙蓉水库至箬岭水厂规划新建DN1200mm的引水管道,可输水19.0万m3/d,输水路线与现状DN800mm的输水路线一致,引水流量1m3/s,管线长30km,年供水量0.43亿m3。计划2016年完成初设批复,开工建设15km管线。 | |
江山市 | 峡口水库引水工程 | 建设自峡口水库至规划中的江山市第三水厂厂址3.5km的引水隧洞,可输水20.0万m3/d,同时建设白水坑发电尾水至~江山市第三水厂引水压力隧洞9.0km,需建设引水管道长45km,引水流量1.39m3/s,年供水量0.46亿m3。至2017年完成引水工程建设。 | |
龙游县 | 沐尘水库引水工程 | 规划建设沐尘水库~社阳水库的供水管道(隧洞),社阳水库的引水规模为22万m3/d,同时实施社阳水库至龙游新水厂的供水管道。引水流量4.67m3/s,管道长度90km,年供水量1亿m3,计划至2016年推进前期工作,2017~2022年完成建设。 |
5.2提升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水平
5.2.1环境污染风险防范
(1)强化违章建筑物清理
以 “三改一拆”专项行动为载体,加大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章建筑的拆除力度,重点拆除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临水区块的违章建筑,关停保护区内不符合要求的旅游场所、农家乐。对区域内的村庄进行环境整治,恢复其原貌,以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其中,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点推进黄坛口水库牛头湾村的搬迁工作,社阳水库、碗窑水库等水源地重点关闭一级保护区内农家乐。
(2)设置物理隔离设施
通过在水体边界设立物理隔离设施,防止人类活动等对水源地保护和管理的干扰,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保护区。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一级保护区内物理隔离设施建设,规划期末完成二级保护区敏感水域物理隔离设施建设。同时,加强物理隔离设施的维护工作。
(3)完善保护区标识标志
根据新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范围,设立明确的保护区界碑或界桩,完成保护区红线落地;同时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规范》在保护区范围内农村居民点、公路两侧、取水口等人类活动密集区域设置保护宣传牌、安全警示牌、管理要求牌等。供水单位在一级保护区内取水口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禁止事项告示牌。规划期内完成常山港备用水源饮用水源地标识建设。同时根据新划定的保护区范围,完善其他各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标识建设,设立交通提醒标识以及禁令行为提示牌。
(3)防范公路运输污染风险
大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都有公路穿越,为防范公路运输中存在的环境风险,对敏感地段设置限行区,临近水域的公路设置溢流沟、沉淀池等必要的防护设施建设;对驶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短信提示工程等,设置禁止运输危化品的车辆进入标志。
表5-2 饮用水水源风险防范工程汇总
水源地名称 | 违章建筑清理工程 | 隔离防护工程 | 宣传警示工程 | 交通风险防范工程 |
黄坛口水库 | 一级保护区度假酒店、农家乐清理 | 生物隔离3.47km2 | 告示牌、标志牌等基础设施 | 库区临水道路溢流沟、沉淀池建设 |
龙潭大坝 | 标志与警告设施 | |||
芙蓉水库 | 物理隔离30km,生物隔离3.85 km2 | 库区临水道路溢流沟、沉淀池建设 | ||
千家排水库 | 生物隔离10 km2 | 告示牌、标志牌等基础设施 | 一级保护区道路溢流沟、沉淀池建设 | |
常山港枧头 | 物理隔离 | 告示牌、标志牌等基础设施 | ||
碗窑水库 | 一级保护区与水源保护无关临水建筑拆除 | 物理隔离25km,生物隔离115 km2 | 水源保护森林防火信息化监控安全警示 | 库区临水道路溢流沟、沉淀池建设 |
峡口水库 | 一级保护区与水源保护无关临水建筑拆除 | 物理隔离50km,生物隔离45 km2 | 水源保护森林防火信息化监控安全警示 | 库区临水道路溢流沟、沉淀池建设 |
社阳-洪畈水库 | 一级保护区与水源保护无关临水建筑拆除 | 物理隔离18km,生物隔离0.3 km2 | 标志与警告设施 | 库区临水道路溢流沟、沉淀池建设 |
沐尘水库 | 一级保护区与水源保护无关临水建筑拆除 | 物理隔离15km,生物隔离0.3 km2 | 标志与警告设施 | 库区临水道路溢流沟、沉淀池建设 |
5.2.2农村生活污染整治
结合衢州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以及“五水共治”工作,着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护区范围内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加快改厕改水工程建设。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以“五水共治”工作为契机,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建设规范有效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管理,巩固保护区内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成果。近期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污水收集工作,通过生物-生态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后排入农田或山林进行回用。开展各水库准保护区范围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加快改厕改水工程,不得修建渗水的厕所、化粪池和渗水坑,现有公共设施应进行污水防渗处理。同时,扎实推进整乡整治和特色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保护区生活污水治理按照距离库区水域远近及影响程度大小逐渐推进。因地制宜地选用符合农村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从规模较大、对库区水污染影响较大或当地丰水期水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入手,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达到《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对于保护区范围内现有已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村镇,规划期内对所有设施的运行效果进行全面检查。对于设施工艺落后、设施处于停滞状态、设施运行效果不佳的污水处理设施,按要求统一进行改造,同时进一步扩展污水收集管网,彻底解决保护区内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至2017年末,实现二级保护区内100%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到8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准保护区内8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到7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至2020年,基本实现库区污水处理全覆盖。
(2)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等设施建设
加快构建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立保洁队伍,对生活垃圾加以收集并进行集中清运处理,杜绝居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现象。以村庄整治为载体,推进保护区村容村貌建设,重点完善保护区内垃圾处理设施。加快保护区内乡镇垃圾经中转站建设,中转站产生的污水应定期清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时,加大保护区村镇垃圾收集运输的机械化水平,实现全集雨区域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管理,做到垃圾处理设施齐全,保洁措施到位,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
表5-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饮用水源地 | 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内容 |
黄坛口水库 | 重点开展坑口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湖南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推进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按照权利要求改造及推进,提高污水处理率。设置各行政村垃圾中转站、生态厕所。 |
芙蓉水库 | 完成污水处理设施17处,垃圾中转站17处 |
千家排水库 | 完成污水处理设施2处,垃圾中转站3处 |
碗窑水库 | 完成污水处理设施4处,垃圾中转站2处。 |
峡口水库 | 开展现有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 |
社阳水库 | 开展现有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 |
沐尘水库 | 开展现有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 |
5.2.3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1)巩固禽畜养殖污染控制成果
为切实保护和改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根据《关于衢州市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的意见》,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列入禁养区,各县市对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生猪养殖采取关停、拆迁等措施,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和生猪存栏数量。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任何形式的畜禽养殖,准保护区内禁养规模为存有能繁母猪或存栏猪2头以上(不含2头)的生猪。目前大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养殖场或规模化养殖场基本已取缔。
近期重点对于原拆除的猪舍、围栏进行建筑垃圾清理、土地复垦并种植绿化苗木。同时完善政策,对水源地畜禽养殖整治工作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取消水源保护区畜禽养殖支持、鼓励政策,通过有效遏制生猪养殖污染,确保库区生态环境和水体质量明显改善。
(2)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维持生态休养生息状态,禁止高强度发展农业生产;二级保护区禁止集约化农作物种植,占用耕地的部分建议发展有机农业;准保护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应严格控制,通过采取产业结构调整、选种双高(高产、高值)双低(低肥、低污染)作物、建设防护林带等措施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按照测土配方要求,合理施用化肥,积极推广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施肥技术和作物专用肥应用,鼓励施用有机肥,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施用量控制在250公斤/公顷以内;完善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体系,贯彻落实“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农业生产全过程农药控制,切实控制农药污染;积极推广和探索各种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开展农药瓶、包装袋的收集与处置,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资源化、商品化和无害化。
(3)推进面源污染过程拦截工程
实施农田、果园径流污染控制工程。通过坑、塘、池等工程措施,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流失,并通过生物系统拦截净化污染物,以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于水源地的引水渠(如龙游县社阳水库至洪畈水库的引水渠)进行改造,堵截沿途进入引水渠的农业沟渠,对引水渠实行半封闭运行。
5.2.4旅游活动污染整治
(1)加大旅游设施监督管理
加强农家乐、旅游设施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工作,从空间、总量和项目环境准入上强化保护区旅游经营管理。
二级保护区不准设置排污口,严格控制旅游规模,不得新建、扩建、改建旅游设施。二级保护区内原有已批准旅游景点、农家乐要求保持审批时原状,对违规扩建部分和未批先建的旅游景点山庄责令拆除。污水在限定期限内未达到要求,则关闭或拆除。
准保护区适度开发旅游,合理布局,实施排污总量控制。现有的旅游景点和农家乐经营户必须补办相关审批手续,完善环保设施,规范经营活动,未完成整改前停止经营活动,新建、扩建、改建的必须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2)加大旅游设施污染整治
二级保护区内旅游景点和农家乐经营场所,污水、垃圾必须全部收集处理,不准排入二级保护区水体。处理设施达到验收的要求后,方可经营。旅游景点及经营场所水污染治理设施改建,应采用适宜的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或氧化塘等形式处理生活污水,禁止直接排入库区。
(3)加强库区旅游管理
加强水源地旅游开发规模及强度限制,防止超强度开发。合理调控游客人数,对游客进行生态宣传,引导游客进行绿色消费。推广使用可降解的旅游快餐具和包装物,配备专职保洁人员,合理配置垃圾箱,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形象。做好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三废”处理,防止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
5.2.5库区内源污染防治
(1)控制航运船只污染
各水库或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除水面管理船只外,禁止其他船只进入;严格控制二级保护区船只数量,未经审批船只一律不得进入,所有运营船只全部改为电瓶船,同时规范运营管理,不得从事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有害物质运输,船只的垃圾、污水全部收集上岸集中处理。
(2)全面取缔各类网箱
全面取缔各水源地库区网箱养殖,拆除灯光诱捕网箱和灯光诱捕工具,禁止一切形式或名义的网箱养殖,控制现有农家乐、景点餐饮鱼类暂存网箱规模。近期重点整治黄坛口水库、沐尘水库、碗窑水库零星的网箱养殖。
5.3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建设
5.3.1加大区域水源涵养林建设
推进库区原生态保护,大力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快推进阔叶林发展工程,实施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着力提高重点公益林林分质量。到2020年,各水源地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比重达到50%以上;村庄周围宜林荒山和迹地更新绿化率达95%以上。规划期内大力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和封山育林工作。加强植被保护和林相改造。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沿溪沿路风景林建设。重点建设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采取人工更新措施,通过“栽针、留灌、补阔”形成覆层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态效益。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垦等破坏林木资源的行为。
推进退耕还林与封山育林。对于一些植被覆盖率低或林相差的山体应进行封山育林,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选择地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还草,25度以下坡耕地进行“坡改梯”等治理。近水果园要放弃经营,使之自然演替或是进行林分改造,引种地带性植被中的优势种、关键种,如青冈、冬青等,以提高演替速率。
5.3.2加强流域水土流失防治
开展经济林水土防治工程。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存着着面积不等的经济林或果园,但是大部分经济林地表土裸露较大,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而对水源地水质造成一定影响。规划期内在离水陆界面1~2km的区域补种木荷等速生树种及香樟、闽楠等建群树种,同时在经济林地周边种植速生草皮及灌木,构建面源拦截带或清水产流带。湖库区1-3km范围内植被覆盖率应大于70%,并严禁开垦建造耕地项目。
做好水土流失生态修复试点和水土保持示范项目。根据流域水土流失特点,综合运用改坡、护岸、植草、退耕还林和建设水保林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大力推进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到2020年,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例降低到5%以下。
5.3.3推进滨水区域生态修复
湿地系统是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过渡带,是水库的天然保护屏障。根据地形、植被等特点,采取利用自然湿地、改造半自然湿地和建设人工湿地的方法,建成大面积的湿地净化系统,从而有效控制藻类及氮、磷污染,提高水源地生态自净功能,维持流域生态多样性。
规划期内在各个饮用水源地的库岸水陆交错区选择适宜的区块进行生态恢复,从沿岸陆地向水库水面延伸建设林木防护带、草被带、挺水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使流经水陆交错区的客水经库岸处理系统净化后再流入水库。同时结合景观设计,种植观赏植物。
(1)河岸生态防护工程
在沿湖库纵向200米的湖滨带,主要种植低矮灌木并有机结合种植湿生草本植物等进行湖滨带整治、基底修复。通过对河岸的整治、基底的修复,构成绿化隔离带,维护库区水陆交界带良性生态系统;同时兼顾沿岸景观的美化。
(2)湖库水源地周边生态隔离工程
对水源地周边生态破坏严重的区域,在湖库周边建立生态屏障,减少农田径流、园地径流、村镇地表径流等面源对湖库水体的污染,减轻波浪的冲刷影响,减缓湖库周围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入湖河道、边坡、坡度较大的裸地进行相应的生态护坡,构建面源污染隔离带。
(3)湖库内生态修复工程
对于水流比较缓、富营养化相对较重的库区,可采取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放养合适的水生动物,形成完整的食物链,完善湖库内生态系统结构。同时在取水口附近或其他合适的区域放置生态浮床,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培育,通过吸收和降解作用,去除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及其他污染物质。在蓝藻易爆发的区域,应采取适当的生物除藻技术或建设人工曝气工程减轻蓝藻对水质的影响。
5.3.4完成河沟池塘综合整治
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方针,以农村居住区河沟池塘污染整治为重点,做好清淤、河岸绿化,清除河沟池塘漂浮物、沉积物、障碍物等,恢复河沟池塘自然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建立河道长效保洁管理制度,加大河道保洁力度,巩固清水河道建设成果。严格执行水域面积“占补平衡”制度,禁止随意填埋水域或改变水域功能。科学调度水资源,修复改善河道生态,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至2020年,流域内农村地区的河沟池塘基本得到整治。
5.3.5开展渔业资源增殖保护
实施水源地(库区)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工程。开展库区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全面调查,摸清资源现状,理清水生生物资源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和作用。定期实施封库休渔和增殖放流,使得库中鱼类比例趋向合理,提高对藻类的滤食,对遏止蓝藻水华起到一定作用。合理调整鲢鳙鱼增殖放流的比例,充分发挥滤食性鱼类在控制藻类上的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增殖底栖生物(如软体动物的贝、螺类)、刮食性鱼类(如鲴鱼类)等物种,通过摄食底栖、附生藻类净化水质。
表5-4 主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建设项目
行政区 | 饮用水源地 | 建设工程 | 建设内容 |
市区 | 黄坛口水库 | 水产养殖控制工程 | 定期实施封库休渔,开展特有资源种质的保护与增殖,加大库区渔业资源监管。 |
库区周边生态修复工程 | 入湖河道、边坡较大的裸地进行相应的生态护坡。 | ||
滨水区生态修复及应急工程 | 在适宜的滨水区选择水生植物进行培育;在蓝藻爆发的区域采取适当的生物除藻技术或建设人工曝气工程减轻蓝藻对水质的影响。 | ||
江山市 | 碗窑水库 | 水产养殖控制工程 | 食物链生物操纵技术,洁水养鱼,放养白鲢花鲢10km2。 |
库尾生态修复工程 | 设置滚水堰2处,前置库2个 | ||
陆域生态修复工程 | 对保护区约2千亩耕地实行退耕还林或低强度开发,对库区临近水面的约1百亩水田实行退耕还林,新增公益林10万亩。 | ||
峡口水库 | 水产养殖控制工程 | 中止特色养殖,自行投放鱼苗9.3km2,品种为鳜鱼、石斑鱼、白鲢和花鲢,进行洁水养鱼。 | |
库尾生态修复工程 | 设置滚水堰2处,前置库2个 | ||
陆域生态修复工程 | 开展水土保持工程自然修复面积9km2,综合治理21.3km2 | ||
龙游县 | 社阳-洪畈水库 | 水产养殖控制工程 | 食物链生物操纵技术,生态养殖,放养草鱼、鲫鱼、鲢鱼180万m2。 |
库尾生态修复工程 | 设置滚水堰4处,前置库2个 | ||
陆域生态修复工程 | 公益林建设0.5km2。 | ||
沐尘水库 | 库尾生态修复工程 | 设置滚水堰1处,建设生态河道4.3km。 | |
陆域生态修复工程 | 公益林建设0.5km2。 | ||
常山县 | 芙蓉水库 | 库尾生态修复工程 | 设置滚水堰2处,前置库2个,生态河道建设50km |
陆域生态修复工程 | 展水土保持工程自然修复面积60.3km2,综合治理2.58km2. | ||
千家排水库 | 库尾生态修复工程 | 设置滚水堰1处,前置库1个,生态河道建设6km | |
陆域生态修复工程 | 展水土保持工程自然修复面积12.05km2,综合治理1.34km2. |
5.4提升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监管水平
5.4.1强化水源应急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指挥机构,完善应急预案
各水源地成立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指挥部,分管副市长(县长)任总指挥、市(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市(县)环保局局长任副总指挥,市(县)府办、环保局、卫生局、水利局、住建局、经信委、安监局、公安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旅委、水库管理局、各相关乡镇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地在原《衢州市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源应急响应体系。
(2)潜在事故源调查
从环境污染(可能遭受到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自然灾害(干旱、洪水等)、其它因素(在水厂运行中因消毒、配电不当引起事故,区域性传染病等)等方面入手,调查饮用水源地潜在的事故源,重点调查事故隐患点,以及公路等事故敏感地点,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时空特点,评价事故风险度;建立重点事故源信息系统、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
(3)强化应急监测及处置能力
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供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剂量、污染的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等重要信息;购置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设备。为事故处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确保事故处理的完全性、彻底性;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处置技术。
(4)水源污染应急等级划分
水源污染应急状态包括供水预警状态、供水警戒状态、供水紧急状态、管网水污染特别紧急状态4种等级,水源污染应急预案由应急指挥部启动。进入或解除供水警戒状态,由县市政府办公室负责通过媒体向市民公告;进入或解除供水紧急状态、管网水污染特别紧急状态,由县市政府负责通过媒体向市民公告。
(5)应急防护和预防
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急行动首要的工作是控制事故污染源、防止污染造成对人群的伤害和饮用水源地的污染。按防护和救援的不同要求,可由污染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可能波及的范围划分为救援区域、防护区域和安全区域,设置相应的监控点位实时调整。
(6)应急培训和演习
根据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并根据演练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审和修订,以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在演练中加强应急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应急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5.4.2构建环境预警监控体系
为实时监测、控制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状况,提高预警预报能力,适应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管理要求,应开展本项工程建设。
充分考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与保护的基本要求,监测断面布设的位置、监测频次、监测因子需统一和规范化。近期在现有站网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监测站点(断面)的优化及增设,并提出现有站网完善方案、监测能力建设方案,筛选保护区内重要入库支流,建立水量水质实时监测系统。针对各水库有可能产生的蓝藻问题,还应增加库区特殊时段水质的监测频次及监测内容,扩大监测范围,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动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1)完善水质监测站网
各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应逐步达到对水体及支流的实时动态监测,做到检测手段互补,环境信息共享以及整体环境规划协作。主要建设内容为以下几点:
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设立针对地表水各项指标监测实验室,配备相应监测设备,完善市环境监测站对地表水109项全指标的分析能力,并加强对重金属、藻类等的监测能力。各县市环境监测站要依托市环境监测站,形成全市协作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水质在线监控平台的建设:结合衢州市“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推进建设监测站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在线监控和远程传输,全面完成现有各主水源、备用水源、重点乡镇水源地的在线监控体系。规划期内完成乌溪江水库各个主要支流的水质在线监控系统。
(2)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开展以饮用水源监管为重点的环保专项检查,将饮用水源地的监管作为环境监管的重点,严格执行排污许可、限期治理制度,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责令其停建或拆除;发现用水单位未依法办理取水许可或者未按照批准的取水条件进行取水设施建设的,责令其停止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严格实施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卫生许可,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监测。
(3)构建保护区水质预警体系
在日常监测工作中需要开展水污染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建立相应的处理对策机制,为决策部门对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因此规划期内建立基于网络化水质监测的水质预警管理系统。水源地水质预警体系需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风险分析:通过历史数据和相应的水质模型,能够识别各种风险因素,掌握风险源的基本情况,评估水环境风险压力及水污染事故发生的概率,分析未来可能出现的水污染事故。
状态预测与评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适当的评价方法和预测模型,利用在线监测数据,在风险与状态之间进行定量化关联,确定水环境在风险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的概率及变化规律。
预警决策:建立多种预警方案,模拟流域水体水质变化过程,预测水质发展趋势,预报不正常状况的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结合专家库系统,提出各种可行方案,供决策部门进行分析,并记录实施过程和监测的反馈信息。
5.4.3完善环境监管体制机制
(1)修订《衢州市饮用水水源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国家与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修订《衢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细化水源地管理具体要求,根据新划定的保护区水域、陆域范围,明确保护区内鼓励行为和禁止行为,明确开发利用活动的要求和程序,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明确奖励及处罚措施。
(2)建立水源地保护问责机制
充分发挥水源管理机构的监督作用,定期通报水源保护工作情况,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下发督办单,并跟踪督办情况;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依法履行水源保护职责,强化执法监管,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保护区内各乡镇、村民委员会要严格按照水源保护要求,做好辖区内水源保护、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工作。强化水源保护督查考核,将水源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建立水源保护问责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水源保护工作不力的行为要实施问责和责任追究。
(3)实行水源地差异化管理
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各乡镇的功能定位,要与饮用水源的功能定位相融合,坚持以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源保护为主导功能,淡化保护区内乡镇经济发展功能。在对保护区内的乡镇领导考核提拔使用时,要注重生态保护指标,弱化经济增长(特别是生产总值、招商引资、税收等方面)的指标考核,使保护区乡镇的干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上,避免为了完成经济指标(如招商引资)而造成保护区生态破坏。同时,重点加强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的监管,继续推进库区生态移民工作,严格控制水污染物排放,调整水源地上游种植业结构,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氮磷流失量,强化水源地两岸生态建设与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
(4)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明确责任主体,各行政村承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责任,明确具体的管理人员,保护区内的各乡镇负责监督业主单位履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水源管理机构负责定期对设施运行情况和管理人员绩效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通报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情况核计入年度考核结果。各县市财政要落实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专项资金;对工作成效突出的行政村和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将各行政村年度考核分值的平均分作为乡镇年度考核分值,考核结果将按一定比例折入生态县市工作考核结果。
(5)积极探索水源地生态补偿政策
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从水资源费、自来水费中安排一定费用,用于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由水源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和使用,专项用于水源保护、污染防治、调研补助、宣传和其他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对与保护区存在污染及风险的项目,如畜禽养殖等在各类政策导向上明确不予以支持补助;提高保护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对保护区旅游、农家乐经营活动收取资源补偿费;整合各部门政策、资金,重点倾斜水源地保护、生态修复与整治。
(6)进一步完善生态移民政策
进一步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推进保护区的生态移民,控制保护区内的人口规模。对于一二级保护区的村镇建设规模及用地进行控制,对于生态移民除经济上给予补助外,从就业、入学等方面给予支持。规划期内重点完成峡口水库上游“无人区”建设以及黄坛口水库牛头湾村整体搬迁工作。
(7)积极探索区域饮用水合作机制
推进与遂昌等上游地区的跨界污染防治协作和污染应急机制建设。加强在饮用水源上下游污染协同治理、跨界环境联合执法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建立完善区域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长效机制。
第六章 “十三五”期间重点工程
6.1工程项目投资
“十三五”期间衢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具体见表6-2。规划设置了四大类共31项工程总投资约为436589万元。规划工程内容涉及水源体系构建、污染防治、生态恢复和重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各类工程投资汇总见表6-1。通过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等工程的实施,彻底消除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隐患,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源地水质,使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得到保证;同时,通过一用一备双水源体系的完善以及各项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和预警机制建设,对保障全市饮用水源安全起到决定性作用。
表6-1 饮用水源保护区各类工程投资汇总表
工程类别 | 投资(万元) |
饮用水源体系完善工程 | 395500 |
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工程 | 17069 |
饮用水源生态保护工程 | 19300 |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 4720 |
合计 | 436589 |
上述资金一部分来自于水利、农业、林业、环保的专项资金,另一部分需要进行筹集。为筹集饮用水源治理资金,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和“优质、高价”的原则,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规划实施资金来源渠道如下:
(1)供水公司供水价格中附加水质保护费。
(2)各级财政拨款。
(3)争取上级补助(如申报用于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4)企业自筹及社会捐赠。
具体工程见表6-2。
表6-2 衢州市饮用水源保护重点工程项目汇总
序号 | 工程名称 | 工程内容 | 总投资(万元) | 实施效益 | 建设周期 | 实施县市 |
一、饮用水源体系完善工程 | ||||||
1 | 尚书塘应急水源地建设工程 | 完善尚书塘水库的清淤、堤坝加固、周边污染源清理以及引水渠建设。 | 3000 | 完善供水格局 | 2015-2017 | 衢州市、柯城区 |
2 | 寺桥水库备用水源建设工程 | 开展寺桥水库及引水管工程设计,完成项目前期工程。 | 500 | 完善供水格局 | 2017-2020 | 衢州市、柯城区 |
3 | 峡口水库至第二水厂引水联网工程 | 从峡口水库引水隧洞铺设DN1600引水管道至规划中的第三水厂,然后铺设DN1400输水管道至莲华山工业园区,再铺设DN1200输水管道至第二水厂,管道总长度约为36公里,日供水18万吨/天,并将峡口(白水坑)水库调整为江山市主水源,碗窑水库调整为备用水源,取消江山港备用水源。 | 19000 | 完善供水格局 | 2015-2017 | 江山市 |
4 | 芙蓉水库二期引水工程 | 芙蓉水库至箬岭水厂规划新建DN1200mm的引水管道,管线长30km,年供水量0.43亿m3。 | 15000 | 完善供水格局 | 2016-2020 | 常山县 |
5 | 茅岗水库备用水源建设工程 | 完成茅岗水库备用水源地建设,引水10万吨/日,引水线路长18km。 | 23000 | 完善供水格局 | 2016-2018 | 开化县 |
6 | 钱江源水库建设工程 | 建设钱江源水库(大2型),引钱江源水库水至开化县城,作为城市供水主要水源,沿线供水齐溪、马金、音坑、中村、村头、芹阳办事处等乡镇村庄,引水干支管长度150公里。十三五期间完成前期可研及设计,并开工建设。 | 230000 | 完善供水格局 | 2018-2020 | 开化县 |
7 | 高坪桥水库建设工程 | 建设高坪桥水库,与社阳-洪畈水库联合调度供水,最大城镇供水能力提高到16.5万m3/d。高坪桥水库设计总库容3048万m3,正常蓄水位182m。 | 105000 | 完善供水格局 | 2016-2020 | 龙游县 |
小 计 | 395500 | |||||
二、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工程 | ||||||
8 | 饮用水源地隔离建设工程 | 建设乌溪江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800米水面隔离带,完善碗窑水库、峡口水库一级保护区隔离网建设、完成洪畈水库、社阳水库、芙蓉水库等一级保护区隔离网建设,并完成各饮用水源信息推送服务。 | 700 | 污染防护 | 2016-2017 | 衢江区、江山市、龙游县、常山县 |
9 | 饮用水水源地标识建设与完善工程 | 设立常山港备用水源标识标牌,完善其他水源地的水源标识标牌。进一步完善现有饮用水水源标识,设立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边界标识,设立交通警示标识。 | 14 | 污染防护 | 2016-2017 | 衢江区、江山市、龙游县、常山县 |
10 | 湖南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改扩建项目 | 改进湖南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扩建处理规模及配套管网,将湖南村、湖南镇中心小学、初中、中心卫生院以及集镇所有的生活污水收集后集中处理。 | 1155 | 改善水质 | 2015-2017 | 衢江区 |
11 | 乌溪江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 开展黄坛口乡、湖南镇、举村乡、岭洋乡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按先临湖村庄,再深入其他村庄,行政村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5%以上。 | 3900 | 污染防治 | 2015-2017 | 衢江区 |
12 | 岭洋渔村环境综合整治 | 推进村庄违章建筑拆除,整顿村内农家乐及暂存鱼网箱,开展村庄绿化、美化。 | 1500 | 污染防治 | 2016-2018 | 衢江区 |
13 | 社阳水库集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 对希东村、溪底村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同时再进一步深化社阳乡上游的洪畈村、红光村等村庄的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各行政村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5%以上。 | 1500 | 污染防治 | 2015-2017 | 龙游县 |
14 | 生态农业建设及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 建设以粮油、瓜、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养殖为重点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农田、果园径流污染拦截控制工程。 | 2500 | 污染防治 | 2015-2020 | 衢江区、龙游县、开化县、江山市、常山县 |
15 | 旅游景点设施整治工程 | 对乌溪江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的旅游景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取缔碗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的农家乐。 | 700 | 污染防治 | 2015-2017 | 衢江区、江山市 |
16 | 网箱养殖取缔工程 | 整治黄坛口水库、湖南镇水库的灯光诱捕网箱;取缔沐尘水库的零星网箱养殖。 | 100 | 污染防治 | 2015-2016 | 衢江区、龙游县 |
17 | 乌溪江违章建筑清理工程 | 对于乌溪江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腾龙山庄等旅游场所,依法进行限期拆除、搬迁。九龙湖码头功能限制。 | 5000 | 污染防治 | 2015-2017 | 衢州市、衢江区 |
小 计 | 17069 | |||||
三、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 ||||||
18 | 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 | 开展各库区低产低效林改造和封山育林工作,对现有疏林地进行改造,开展生态公益林进行生态补偿。 | 5000 | 水源涵养 | 2015-2020 | 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龙游县 |
19 | 经济林水土防治工程 | 在离水陆界面1~2km的区域补种木荷等速生树种及香樟、闽楠等建群树种,同时在经济林地周边种植速生草皮及灌木,构建面源拦截带或清水产流带。 | 1200 | 防止水土流失 | 2015-2020 | 衢江区、江山市、龙游县 |
20 | 河岸生态防护工程 | 在乌溪江、碗窑水库等库区沿湖200m的湿润土区的湖滨带,主要种植低矮灌木并有机结合种植湿生草本植物等进行湖滨带整治、基底修复。对沐尘水库、社阳水库的库尾溪流处建设滨岸带湿地,开展面源截流,开展滚水堰、前置库建设。 | 2500 | 面源污染防治 | 2016-2020 | 衢江区、龙游县、江山市 |
21 | 乌溪江入库支流水生态修复 | 对乌溪江主要入库支流(坑口溪等)进行河道治理、水生态修复及生态护坡,打造生态河道。 | 6000 | 水环境改善 | 2016-2020 | 水利局 衢江区 |
22 | 湖库水源地周边生态隔离工程 | 入湖河道、边坡、坡度较大的裸地进行相应的生态护坡,构相面源污染隔离带,重点在乌溪江、峡口水库、社阳水库。 | 1200 | 防止水土流失 | 2016-2020 | 衢江区、龙游县、江山市 |
23 | 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工程 | 全面开展库区水生生物资源状况调查,定期实施封库休渔,开展特有资源种质的保护与增殖,每年增殖土著鱼苗1亿尾;加大库区渔业资源监管。 | 1300 | 生物多样性维护 | 2016-2020 | 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龙游县 |
24 | 峡口(白水坑)水库生态移民工程 | 对峡口(白水坑)水库库区居民进行下山脱贫,将峡口(白水坑)水库上游建成为“无人区”库区。 | 2100 | 污染防治 | 2016-2020 | 江山市 |
小计 | 13300 | |||||
四、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 ||||||
25 | 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系统完善工程 | 各县市区建立水源地应急指挥部,完善饮用水源地应急预案,开展潜在事故源调查及应急能力建设,不定时开展应急培训与演习。 | 300 | 风险防范 | 2015-2017 | 衢州市及各县市区 |
26 |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 市监测中心建立对地表水109项全指标的分析能力,并加强对重金属监测的能力。建立水质污染现场应急监测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县级环境监测进一步扩展指标监测能力。推进在线生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 2220 | 风险防范 | 2016-2020 | 衢州市 |
27 | 水源地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工程 | 完成峡口水库、沐尘水库、千家排水库以及乌溪江湖南镇水库、黄坛口水库水质在线监控平台;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建设水生态监测平台;通过衢州市“智慧环保”平台实现对饮用水源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视频的统一管理。 | 800 | 风险防范 | 2015-2020 | 衢州市、江山市、龙游县、常山县 |
28 | 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 修订《衢州市饮用水源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水源地保护问责制度和差民化考核制度,开展水源地生态补偿,加大水源地环境监管。 | 600 | 能力提升 | 2015-2017 | 衢州市 |
29 | 饮用水水源水质预警体系 | 建立基于网络化水质监测的水质预警管理系统,包括饮用水水源地数据库建设,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建设、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及监控管理中心建设等内容。 | 300 | 专项资金 | 2015-2020 | 衢州市 |
30 | 饮用水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 评估饮用水源地水生态安全价值,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政策,从资金、项目等方面结予补偿。 | 200 | 专项资金 | 2015-2017 | 衢州市 |
31 | 跨界水污染安全合作机制构建 | 从水源地安全角度,建立衢州市与丽水(遂昌)上下游饮用水源安全监管合作体系。 | 300 | 专项资金 | 2016-2020 | 衢州市 |
小计 | 4720 | |||||
合 计 | 436589 |
6.2效益分析
饮用水源保护不仅是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生命健康的需要,也是维护衢州及钱塘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规范管理,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为主线,在水源保护重点建设领域上加以明确定位,辅之以重点项目的支持,从而有效地保护现有的良好饮用水源水质。同时,控制和消除部分尚存在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因素,增强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水平,提高饮用水源应急保障能力,从而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推动衢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
7.1管理体制保障
各县市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当地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领导和重大问题的协调工作。同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合力建立切实有效的日常监管体制。各级环保部门应承担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提出饮用水源地污染源整改意见、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监控并对水源地污染防治实行监督管理的职责;国土部门应负责纠正、查处水源地保护区违法用地行为、优先安排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用地等工作;水利部门应负责饮用水源地水量调配和水源工程建设等工作;住建部门应负责饮用水源水质管理及排污管网建设等工作;农办负责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的建设工作;农业部门应负责植被的保护与管理及控制农药、化肥、禽畜粪便等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等工作;其他部门如卫生、规划、旅游、公安、安监、交通、经信、发改、财政等相关饮用水源保护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承担各自职责范围的工作,其中衢州市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局应按照“三定”方案的要求,承担起管辖范围内饮用水源的日常保护、监督管理和有关事项的处理工作,落实主体责任。
建立流域管理协调机制,确立流域水环境保护实行区域联防治污机制。当衢州市各饮用水保护区环境质量出现异常、水源地水质出现异常时,县、市环保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省环保主管部门及上游政府进行通报。查明原因,制订对策,必要时启动水源水质保护应急预案。
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各饮用水源保护目标,并建立考核管理制度,将其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逐年签订责任状,切实分解落实保护任务,把衢州市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
以工作责任制度、水质监测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等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衢州市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制度体系,促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规范化、有序化开展。
7.2经济政策保障
衢州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其资金使用量大、使用期限长,必须建立衢州市饮用水源区水质保护的专项资金,用于水库水质保护与治理及生态移民工程。同时,建立有效的资金专款专用监管制度,严格执行投资问效、追踪管理。对资金的来源、申请、使用进行严格的审核,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审核与检查,对资金使用失误进行责任追究。
明确保护措施和奖罚机制,以确保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在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过程中,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鼓励,重点为污染源综合整治等的补偿、补助、奖惩等经济政策。在资源使用制度上建立有偿使用制度,明确“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用于补偿集雨区群众由于水质保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各级各部门通过多渠道推进生态补偿,逐步形成责、权、利相对应的规范有效的生态补偿运行机制,加大公共财政生态补偿力度,强化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估,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资源费征收和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生态补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衢州市各饮用水源保护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调整水资源价格,实现“优质优价”。
拓宽融资渠道,探索水源水质治理与水资源保护社会化投资新机制,建立起包括财政资金、企业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等多元化投资体制和后续长效管理的新机制。
7.3法律法规保障
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衢州市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目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为依据,综合考虑衢州市各水源地周边地区具体的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对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相关管理办法如《衢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使各水源地的开发活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衢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水平,推进执法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使衢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4监测科研保障
严格落实衢州市各饮用水源地监测任务,进一步规范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结果上报等工作,及时掌握饮用水源地水质和污染情况。全面完成衢州市各饮用水源地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并与环保部门实现联网。
进一步加强调查分析和科学研究,掌握衢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为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措施奠定坚实基础。
7.5宣传教育保障
定期召开衢州市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通报分析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明确各部门特别是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在政府的水源保护工作职责。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饮用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增强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营造良好的饮用水源保护舆论氛围。
附件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控负面清单
保护区类型 | 活动负面清单 |
一级保护区 | 除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投饵式养殖、旅游、游泳、垂钓; (三)使用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 (四)停泊与保护水源无关的船舶; (五)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经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关闭。 |
二级保护区 | 除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置排污口; (二)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三)贮存、堆放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四)危险货物水上过驳作业; (五)冲洗船舶甲板,向水体排放船舶洗舱水、压载水等船舶污染物。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和使用化肥、农药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关闭。 |
准保护区 | (一)新建、扩建水上加油站、油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严重污染水体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设项目; (二)设置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三)运输剧毒物品、危险废物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四)其他法律、法规禁止污染水体的行为。 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应当逐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符合规定的标准。 |